科研人员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王俊峰和福州大学教授张腾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nano-HCA@BG),该生物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着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相关成果发
GSK 艾滋病治疗药物多伟托®于中国上市:HIV单片双药疗法将引领‘简化治疗’新趋势
2021年6月26日,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宣布,其用于艾滋病治疗的创新双药治疗方案多伟托®(通用名: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正式在中国上市。 图 1. 多伟托®中国上海上市会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首个《2021大健康行业趋势发展报告》即将发布:未来十年,最好的医疗健康产业机会在中国
随着国家对大健康产业支持、引导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的加速布局,中国大健康行业正经历颠覆性的转型,数字化医疗的真实落地,疫情导致的全球新竞争格局,外企巨头的本地化,民企独角兽的崛起,中国与世界的双循环格局,2030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渐行渐近。
丹纳赫生命科学联合药明生物发布生物药解决方案,共论生物制药行业热点趋势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科技共享、本土创新更是贡献卓著。医药企业,通过产、学、研、资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普惠大众,呈现百花齐放之势。2020年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对生物医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然而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速度之快,产品之多,应用之广,实现了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攻关。
Cell Reports:科研人员报道非典型激酶Riok3对病毒感染激活的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医二院杜雨棽教授和香港大学孙仁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非典型激酶Riok3对病毒感染激活的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论文题为“Riok3 Inhibits th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by Facilitating T
刘小伟医生:为消化医学科研深耕不缀
“以人工智能设备作为切入点,给内镜装上了“第二大脑”,不仅是新时代下消化内镜诊疗的新需求,而且可以弥补传统消化内镜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更能为培养内镜操作后备人才提供巨大帮助。”这是湘雅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留美博士后,内科学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湖南省人工智能辅助消化病诊疗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主任刘小伟教授
北大科研人员鉴定领域长期探寻的磷脂翻转酶
磷脂双层膜是生命的核心特征之一,从细胞层面上界定了“非我“和”自我“、并保护着后者。因此,细胞起源的假说之一就认为:磷脂双层膜包裹、隔绝了少许溶液和溶质,从而产生了第一个细胞。磷脂双层膜的功能核心是具有油、水双亲性的磷脂分子,它们“肩并肩”的排列成为脂层(leaflet),进而两个脂层相对排布构成双层膜(bilayer)。磷脂膜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决定了组
Cell:中国科研人员揭示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
我国科研人员采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揭示了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这一研究成果《基于33个水稻遗传多样性材料的泛基因组分析揭示“隐藏”的基因组变异》,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据介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李仕贵、钦鹏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团队选取了具有高度代表性的33个水稻材料,采用最新的第三代基
最新发布:中国内地科研实力最强的89所大学!
《自然》(Nature)杂志出版了“2021中国自然指数”(Nature Index China)。其中,89所中国内地大学位居中国科研机构100强,其中85所大学位居世界前500强,21所大学位居全球前100强。在中国机构的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位居世界第一,所有学科位居全国第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紧随其后,位居科研机构第二名,中国大学第
科研人员基于月季基因组和遗传学分析提出“皮刺储水”功能新假说
皮刺是指植物表皮或皮层形成的尖锐突起,通常被认为是植物的防卫适应组织,保护植物免受动物、病原体或机械伤害。许多蔷薇科、豆科和芸香科等植物的茎杆、叶子和果实上都有皮刺,但幼嫩或发育早期的皮刺功能尚未得到揭示。月季花(China Rose)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植物,一般指月季(Rosa chinensis)。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