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内科研团队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实现T细胞免疫再生

 T 细胞是一类执行获得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在机体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根据T细胞的细胞毒性原理的临床免疫疗法(如CAR-T, TCR-T)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手段,部分肿瘤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病人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改善。然而,广大肿瘤患者自身的T细胞常见功能异常或者耗竭,阻碍了这一疗法的广泛应用,因此迫

2019-12-10

Nat Commun:机器学习帮助揭示大脑记忆的形成机制

2019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大脑编码短期记忆的关键,进而在认知计算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Camilo Libedinsky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创新与设计计划高级讲师Shih-Cheng Yen等人发现,大脑额叶中的神经元群体在动态变化的神经活动中包含稳定的短期记忆信息。这一发现可能对理解

2019-12-02

美国贝勒医学院眼科研究所研究治疗先天性儿童盲人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的库伦眼科研究所(Cullen Eye Institute)蒂莫西·斯托特博士(TimothyStout)近日在先天性儿童盲人视力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斯托特博士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利用病毒将有用的信息传送到细胞的方法,随后他将这项研究与基因疗法相结合,以治疗先天性失明。经与全国各地多名医生和研究人员合作,斯托特博士将RPE65基因复制嵌入腺相关病毒(Adeno-

2019-11-28

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可生态还田的新型“脆秆水稻”

 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中科院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一种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试种显示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还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日前通过了专家组审定。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其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但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机械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增

2019-11-25

科研人员通过编码大肠杆菌获取可医用贻贝超级生物胶

 据德国生物经济网站(biooekonomie)近日报道,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的研究人员成功获取贻贝足丝粘蛋白,可作为贝类超级生物胶(Muschel-Superkleber)用于伤口和骨折愈合。研究人员发现,贝类动物无论在海底还是在石头、金属或塑料等任何环境或材料表面都能牢固附着的原因是足部能分泌一种具有极强粘附性的蛋白。粘合能力强且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粘合剂非常适用于外科手术

2019-11-22

科研人员研发出全新人牙匹配型仿生义齿材料

义齿,也就是“假牙”,能够代替缺损或缺失的牙齿实现其正常的咀嚼、发声等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同时不会对影像学检查造成干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义齿材料。然而,氧化锆全瓷义齿在制备加工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氧化锆陶瓷的硬度是人牙釉质的4倍多,人牙本质的20倍左右,其模量也远高于人体正常牙齿,从而明显加速对

2019-11-16

科研发现人体菌群也分男女

 为何男性痛风发病率高过女性?为何女性患过敏性皮炎概率高过男性?难道是男性和女性菌群不同?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项研究揭示了菌群的性别差异。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科学》(英文名:《Advanced Science》)上。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研究员带领团队完成。在研究了男性和女性四大部位15个位点的微生物菌群后,团队发现人体菌群原来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

2019-11-02

Elife:机器学习与表观遗传学药物发现

2019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新药发现模式。近日,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显微镜图像中收集信息,从而可以进行高通量表观遗传药物筛选,从而可以开辟针对癌症,心脏病,精神疾病等的新疗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eLife》杂志上。文章作者,

2019-10-24

研究发现通过无监督迁移学习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 脑功能影像数据机器学习分类的跨中心泛化性

在临床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已被广泛用于优化脑影像数据分析和建立预测模型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类。评估泛化性是对预测模型性能评价的重要步骤,然而对该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的临床研究却很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与国际合作者开展了一项专门基于静息态磁共振成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机器学习分类泛化性的探讨。其中,研究者们采用内

2019-11-03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

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