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IMMUNOTHER CANCER:一的CD11b调节剂GB1275:实体瘤免疫治疗组合的基本原理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但并非所有肿瘤都对此类治疗敏感,许多患者在治疗期间难治或产生耐药,肿瘤微环境(TME)中存在免疫抑制性骨髓细胞是导致对ICI和其他抗癌疗法产生耐药性的因素之一。

2021-09-29

离子跨膜传输脱水合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团队,与耶鲁大学教授Menachem Elimelech研究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作,在水合离子跨膜传输脱水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of Dehydration during Ion Tr

2021-09-01

研究人员揭示黑素皮质素受体1钙离子介导激素识别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课题组联合研究员王明伟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calcium-mediated hormone recognition and Gβ interaction by the human melanocortin-1 receptor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

2021-09-05

基于微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618)发表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迪教授课题组和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志刚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ExoSD chips for high-purit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2021-09-08

高灵敏柔性离子凝胶压感皮肤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教授、谷国迎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Carmel Majidi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提出了一种高灵敏的柔性离子凝胶压感皮肤,利用超高电容机理,实现了超宽的压力检测范围、快速响应时间、高电容基线(nF-μF级)和高信噪比,在生理信号监测、多点传感阵列、残疾人软体假肢手触觉反馈等

2021-08-15

全疏水离子液体凝胶用于可穿戴水下传感与通讯研究获进展

海洋是一个巨大而神秘的宝藏,人们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从未停止。潜水是探索海洋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复杂多变的水下环境潜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甚至威胁到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水下通讯困难的问题使得潜水员在遭遇突发状况时难以及时求救,进一步增大了海洋勘探的风险。如果能发展出可用于水下的可穿戴传感与通讯技术,实现对潜水过程的实时监测以及高效的水下通讯,将有利于提高海洋勘探效

2021-08-17

独特阳离子羟丁酸疗法Xywav获FDA批准上市

  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已批准爵士制药(Jazz Pharmaceuticals )公司的独特阳离子羟丁酸疗法Xywav\?(钙、镁、钾和羟丁酸钠)口服液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嗜睡症。这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Xywav 获批新适应症意义重大,因为 FDA 从未批准过特发性嗜睡症药物。”FDA 药

2021-08-16

独特阳离子羟丁酸疗法Xywav(羟丁酸钙镁钾钠)获美国FDA批准新适应症!

Xywav是一种羟丁酸盐产品,可减少92%的钠摄入。

2021-08-16

Nat Commun:高清晰度离子束成像的生物分子亚细胞定位和药物分布

分子实体的相互作用能够驱动其在生物系统的功能。当目前对细胞功能的理解缺乏临床应用时,就需要能够在更自然的环境中更精确地分析细胞内的细胞生物分子成分的技术。

2021-08-06

Science:揭示视网膜波通过模拟未来视实现视觉运动检测

2021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小鼠视觉系统的基本回路特征在视觉开始之前就出现了,使小鼠能够在睁眼时立即感知物体和探测视觉运动。小鼠的视觉系统如何在没有结构化的外部感觉输入的情况下,在睁眼时实现自我组织,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没有感觉驱动的情况下,发育中的视网膜会以传播波的形式产生自发活动。过去的研究工作已表明,自发的视网膜波提供了相关的活动,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