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David Soll发现一种病原体可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物

据悉,许多医疗设备,包括人工髋关节、假牙、导管等,均可能面临不速之客—被称为生物膜的病原微生物的复杂共同体,它们可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抗生素产生抵抗性,这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威胁。然而,研究人员可能有研究生物膜的一个新方法,该研究8月2日在线发表在开放存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由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vid Soll和他的同事完成。

2012-11-18

FEMS Micro Lett:徐旭东新研究质疑光合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02-21

Nature Communications:II型α亚型磷脂酰肌醇-4-激酶的结构功能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及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研究人员展示了首个PI4K家族成员精细结构,揭示了一种新的磷脂激酶活性调节机理

2014-04-22

FEMS Micro:徐旭东等质疑VIPP1对蓝藻光合形成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11-18

Cell Rep:揭示细菌运动的进化模式或可帮助开发新型的抗生物被疗法

2013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过度丛动的致病菌的进化就好像是恐怖电影的情节一样,实际上,这种细菌在实验室中也可以不断进化,当这些致病菌发生丛动时,其会携带有多种抖动的鞭毛,尤其是在较为粘性的表面上运动时其致病性表现地更为恐怖,其就会形成难以对付的细菌生物被膜。

2013-08-18

葡萄黑色素瘤放疗剂量降低结局会更好

肿瘤顶点剂量至少低至69 Gy能够与肿瘤顶点辐射剂量85 Gy实现相同的局部控制、无远处转移生存期、总生存期,但能够改善视觉结果。

2014-11-07

磷脂调控细胞极性产生

膜结合的Cdc42(绿色表示)是酵母细胞极性的一种关键性调节物。微丝引导的一种过程导致Cdc42分子在酵母细胞出芽发生的地方聚集。图片来自Sarah Smith, 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人们通常认为细胞从各个方向来看倾向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2012-11-18

透析生物反应器市场 《MBR产业发展白皮书》在京发

日前,膜生物反应器(MB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三届理事大会暨《MBR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来自科技部、环保部的主管部门领导以及22家联盟成员单位,包括碧水源、国环清华、海南立升、江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