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揭开细菌生物被膜产生的分子机制
2013年4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引发细菌粘液形成的分子机制,细菌粘液的形成往往使得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很难被杀灭。这项研究或许为临床治疗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提供思路和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磷脂带来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新希望
6月6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磷脂可成为多发性硬化症(MS)治疗的新希望。脂类构成髓鞘的70%组分,而针对脂类的自身抗体可造成多发性硬化症的特征性变化:脱髓鞘反应。 研究者应用脂类抗原微阵列和脂类质谱技术,在MS患者大脑内发现了自身免疫反应真正的脂类靶向物。他们还用一种MS动物模型研究了这些脂类靶向物在自身免疫脱髓鞘过程中的作用。
PNAS:人类髓磷脂发育对认知和精神健康的作用
神经髓鞘形成对于正常的脊椎动物大脑功能具有关键作用,而一项研究提示,与黑猩猩相比,人类的髓鞘发育被推迟和延长了,这有可能有助于人类独特的认知发育并导致了人类易发精神疾病。 Chet C. Sherwood及其同事对黑猩猩和人类的几个大脑区域在出生后的髓鞘纤维的发育进行了量化。髓磷脂围绕着神经纤维并且显著增加了神经冲动传播的速度,而它的发育在精神分裂症等某些人类神经精神疾病中被破坏。
PNAS:黑猩猩和人类之间髓磷脂发展存在差异
2012年9月25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黑猩猩大脑中髓磷脂的发展以不同于人的速率发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NAS杂志上,髓磷脂发展的差异可能是人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比黑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如猕猴)精神障碍者多的原因。 (髓鞘,引用自维基百科) 髓磷脂是神经元外侧的脂质,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
新疆攻克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世界难题
“这真的是水稻吗?”院士们纷纷走进稻田内,手捧稻穗从上到下又摸又看。的确是水稻,但稻田内无垄无畦也无水,一根根黑色的软管在稻田内延伸,齐腰深的稻子,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预示又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参加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2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日前云集新疆石河子,怀着渴望和好奇的心情考察了由新疆天业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院士们,大家感叹不已。
Mol Microbiol:揭示丙酮酸盐调节形成绿脓杆菌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上的名为“Microcolony formation by the opportunistic pathoge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quires pyruvate and pyruvate fermentation”的研究报告中...
Mol Microbiol:揭示海绵中细菌开发出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表明,当细菌在某处聚集的时候,它们会做出一种集体决策来生在某种附属物上或者聚集起来慢慢游走。这种行为首次是在海绵中发现的,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破坏有害致病菌的生物被膜,比如牙齿斑或者人工心脏中内在医疗设备上的生物被膜。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Science:利用DNA纳米结构开发出人工膜通道
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物理学家揭示了,可以通过一种DNA纳米技术来构建出人工膜通道,这种技术以DNA分子为程序可控的“建筑材料”来构建一系列自我装配、设计开发的纳米级别的特殊结构。
:磷脂带来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新希望
6月6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磷脂可成为多发性硬化症(MS)治疗的新希望。脂类构成髓鞘的70%组分,而针对脂类的自身抗体可造成多发性硬化症的特征性变化:脱髓鞘反应。 研究者应用脂类抗原微阵列和脂类质谱技术,在MS患者大脑内发现了自身免疫反应真正的脂类靶向物。他们还用一种MS动物模型研究了这些脂类靶向物在自身免疫脱髓鞘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