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EMS Micro Lett:徐旭东新研究质疑光合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02-21

Res:中科院抗污染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 上。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

2012-11-18

Nat Com:QS-生物被信号通路或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quorum-sensing circuit to control consorti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2012-11-18

上海交大等流感病毒跨通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新进展

来自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美国弗莱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在A型流感病毒M2跨膜蛋白质子通道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发表在化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2012-11-18

CFDA办公厅关于修订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

2013年04月26日 发布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论证结果,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决定对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进行修订。

2013-06-08

Nature:磷脂酰肌醇在突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发育过程中,调控突触的数量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组之前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一些神经因子能促进兴奋性突触形成。其中凝血酶敏感素能够诱导形成突触结构,但是所形成的突触不具备传导兴奋的功能。 在本文中,研究者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磷脂酰肌醇4(Gpc4)和磷脂酰肌醇6(Gpc6)能够诱导形成有功能的突触。

2012-11-18

David Soll发现一种病原体可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物

据悉,许多医疗设备,包括人工髋关节、假牙、导管等,均可能面临不速之客—被称为生物膜的病原微生物的复杂共同体,它们可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抗生素产生抵抗性,这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威胁。然而,研究人员可能有研究生物膜的一个新方法,该研究8月2日在线发表在开放存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由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vid Soll和他的同事完成。

2012-11-18

Nature:presenilin/SPP家族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论文,报告了一个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发布在12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2012-12-20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生物被膜的形成在病原微生物持续性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微生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方式之一。微生物生物被膜依赖于胞外多聚物质(EPS)维持其群体结构。多糖是生物被膜胞外多聚物质的重要组分之一,研究生物被膜胞外多糖有助于理解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治疗手段,解决生物被膜相关的问题。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