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的一类磷脂酰丝氨酸运输蛋白
真核细胞被一系列具有独特类脂组成的、在功能上专门化的、与膜结合在一起的细胞器在内部分成不同部分。在这项研究中,Anne-Claude Gavin及同事确定了芽殖酵母中所有类脂转移蛋白的类脂结合特征,发现了一个亚类的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氧甾酮结合蛋白”(OSBPs),后者在磷脂酰丝氨酸的自稳中发挥功能,运输而不是转移固醇。
Plant Cell:唐威华等揭示雌蕊柱头分泌小肽STIG1通过结合磷脂酰肌醇促进花粉管生长
6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唐威华研究组在Plant Cell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omato Pistil Factor STIG1 Promotes in Vivo Pollen Tube Growth by Binding to Phosphatidylinositol 3-Ph
JAMA: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新药物
近日一项临床研究证实:一个疗法已被发现,可延缓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进展,是一种罕见的致命形式的眼黑色素瘤。这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新的药物selumetinib能增加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Nat Commun:首次开发出用于研究细菌生物被膜的集成电路技术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描述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技术,该技术基于电脑和通信设备,其可以用于研究细菌间的信号通路网络;而且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补金氧半导体(CMOS)的芯片,其可以对细菌间的信号分子进行空间实时的电化学成像。
NEJM:mTORC途径参与抗磷脂综合征血管病变
根据一项刊登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途径似乎参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性血管病变。
PLOS ONE:胰腺癌的新生物标志物——磷脂酰丝氨酸
2013年10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辛辛那提(UC)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胰腺癌的一种生物标志物--磷脂酰丝氨酸(PS)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4日的PLOS ONE杂志上,研究也揭示使用由一种溶酶体蛋白saposin C(SapC)和一种磷脂--二油酰磷脂酰丝氨酸(DOPS)组成的生物治疗,组合纳入到微小的腔或纳米囊泡后可瞄准并杀死胰腺癌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圆片状纳米颗粒穿膜能力最佳
2013年10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纳米载药技术在药物输送领域的普及,许多具有不同形状的纳米载药系统被应用于该领域。最近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圆片状纳米颗粒的穿膜性能最佳。研究人员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计算发现圆片状纳米颗粒能够以最低的能量损耗穿过细胞膜,优于杆状结构的纳米颗粒,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后者具有更优良的疏松性能。
Nature communications: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膜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论文报道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膜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
PLoS Medicine:认知功能减退者易发生硬膜下血肿
(图片来源:Medpage Today) 瑞典于默奥大学的Anna Nordstrom博士等近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发表论文称,发生认知功能减退的年轻成年人更易发生硬脑膜下血肿。 通过为期35年的随访发现,智商较低与硬膜下血肿有关,且其他的认知能力检测方法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而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强健的体格可降低发生硬膜下血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