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脑特异性lncRNA参与调控神经细胞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减弱是细胞、器官和生命个体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在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组织切片中均发现了损伤DNA的积累。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终末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是人体内寿命最长的细胞类型,所以DNA损伤修复的能力和基因组稳定性对神经元功能维持十分重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研究员王文元
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用纳米催化涂层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团队在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纳米催化涂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钛植入物表面构建了负载氧化铈纳米酶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层,能够有效缓解氧化应激对成骨细胞活性的损伤,解决植入物在骨质疏松动物体内成骨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成果以Titania nanotube array 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DNA损伤修复:靶向癌症治疗的历史视角、机制途径和临床翻译
随着DNA损伤的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是各种癌症的标志。放疗和化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通常基于癌症的这一特性。然而,放疗和化疗也伴随正常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靶向癌症治疗通过为缺乏特定DNA损伤反应功能的癌症患者量身定制治疗,具有抑制癌细胞DNA损伤反应的潜力。显然,了解DNA损伤修复在癌症中的更广泛作用已经成为癌症靶向治疗的一个基本和有吸引力的策略,特别是在之前科
Cell:揭示DNA修复蛋白RAD51可让CRISPR基因编辑更高效
2021年7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基因编辑是有目的地改变基因的DNA序列,是研究突变如何导致疾病,以及为治疗目的改变一个人的DNA的有力工具。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教授Guoping Feng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用于这两种目的的新型基因编辑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fficient emb
可切除早期肺癌辅助治疗里程碑!罗氏Tecentriq(泰圣奇)日本提交申请:首个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的免疫疗法!
这是首次,一种癌症免疫疗法可延长许多可切除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命,而不会复发。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糖基化酶介导的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伊成器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发表题为“DNA repair glycosylase hNEIL1 triages damagedbases via competing interaction modes”的论文,揭示了DNA糖基化酶hN
Biomaterials:骨肉瘤术后治疗及骨修复再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赖毓霄团队,围绕骨肉瘤治疗的临床难题,探讨了金属镁抗肿瘤、光热、促成骨的多重功能,采用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研发出一种含镁可降解高分子多功能多孔仿生支架,赋予其近红外光热效应抑制肿瘤复发,并序贯释放镁离子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相关研究成果以M
Nature Plants:研究揭示组装因子Psb28调控光系统II组装修复的结构基础
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PSII)是位于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重要膜蛋白质机器,利用光能将水裂解为质子和电子,并放出氧气。具有光合放氧功能的PSII核心复合体是由20个蛋白亚基(17个跨膜蛋白和3个外周蛋白)、锰簇、非血红素铁、色素、质体醌(QA和QB)分子等多个辅助因子组成的色素膜蛋白复合体。PSII在体内的组装
Nature Methods:开发胞嘧啶碱基编辑器脱靶效应检测的新工具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杂志发表了题为“Detect-seq reveals out-of-protospacer editing and target-strand editing by cytosine base editors”的封面文章。研究人员在本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如下:建立了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全文如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7月5日组织器官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