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维昇药业宣布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加速大中华区创新内分泌疗法研发

2021年1月9日,维昇药业,一家专注于内分泌领域创新药开发及商业化,致力于让中国(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患者更早地受惠于全球先进的内分泌治疗方案的生物医药公司,今日宣布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

2020-01-11

肿瘤免疫治疗正在风口 细胞因子药物研发会有如何走向?

 如今在生物药主导全球药物销售的现状下,以细胞因子TNF-a为靶点的药物于2018年全球销售表现达330.66亿美元。截止2019年底,共计1186个在研和上市的细胞因子类药物,其中用于肿瘤治疗的药物数量有477个,包括125个已上市药物。尽管肿瘤免疫治疗风口正劲,但是自身免疫领域仍是细胞因子药物的主导战场。趋化因子、TNF家族药物和白介素家族三个

2020-01-02

生物制药领域最具价值新药研发项目TOP10

  全球知名生命科学行业市场咨询公司Evaluate旗下EP Vantage近日发布报告,对生物制药领域最有价值的TOP10新药研发项目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每个药物的简答介绍。1、Tirzepatide该药是由礼来开发的一款大分子多肽类药物,具有胃抑制多肽(GIP)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重受体激动剂的功效。GIP和GLP-

2019-12-25

自主研发抗抑郁药!绿叶制药抗抑郁新药LY03005在美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

2019年1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化合物LY03005已正式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该药物用于治疗抑郁症,也是绿叶制药在美国申报NDA的第二个中枢神经新药。此次申报基于绿叶制药与美国FDA在EOP2-CMC会议(End-Of-Phase 2-CMC meeting)和PN

2019-12-28

天然小分子抗癌持续研发!盘点抗肿瘤天然产物分子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类开始使用小分子药物治疗肿瘤,烷化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一系列药物相继面市,但由于这些分子大多具有较大的副作用,研究人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药物研发人员开始着眼于天然小分子抗癌。例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在1960委托美国农业部(USDA) 的植物学家每年向国家癌症化疗服务中心(

2019-12-21

华大宣布参与“阿联酋全民基因组计划

阿联酋当地时间12月10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卫生局局长阿卜杜拉·哈米德正式宣布,启动全球最全面的全民基因组计划——“阿联酋全民基因组计划”,目标是运用大规模人群基因组数据,为阿联酋人民建立可预测、可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阿布扎比卫生局局长阿卜杜拉·哈米德(右三)与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左三)、华大集团CEO徐讯(右一)等出席签约仪式该项目将在阿

2019-12-12

共建技术平台,助力新药研发 ——昭衍新药与Bio-Techne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2月18日,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昭衍新药”)与Bio-Techne在北京亦庄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昭衍新药-安迪生物联合技术平台揭牌仪式。双方领导出席此次签字仪式,出席的有 Bio-Techne 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裴立文、昭衍新药总经理高大鹏、Genomics亚太区商务总监陈筱潇、昭衍新药商务总监罗希锋、Bio-Techn

2019-12-19

我国学者研发新技术可高效杀灭导致“灰指甲”的真菌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青等人研发了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新方法,可高效杀灭导致“灰指甲”的真菌。行业知名学术期刊《等离子体科技》日前发表了该成果。“灰指甲”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感染导致的,虽可采用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但比较顽固、容易复发。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

2019-12-15

Kite达成研发新合作 直击CAR-T疗法安全性软肋

 今日,Kite再度传来好消息——它与Kiniksa Pharmaceuticals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将达成临床合作,评估一款叫做mavrilimumab的药物与CAR-T疗法Yescarta联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大家对Yescarta应该已经很熟悉了,这里我们不再赘述。关于mavrilimumab是怎样一款药物,我们做简单的

2019-12-12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新型纳米光敏剂,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

 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是光敏剂在肿瘤组织选择性吸收和滞留,在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后,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与传统放化疗治疗肿瘤的方式相比,光动力治疗具有选择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肿瘤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光敏剂主要利用可见光进行激发,其组织穿透性弱,限制了光动力治疗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和

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