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减数分裂着丝粒配对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植物减数分裂研究。前期在玉米中观察到减数分裂早前期有同源着丝粒配对的现象,优先于端粒花束的形成,与着丝粒功能直接相关(Zhang et al. 2013. Plant Cell)。近年来在很多物种减数分裂早前期都观察到着丝粒配对或聚集的现象,表明减数分裂早前期的着丝粒配对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Devel Cell:中心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或扮演关键角色
2019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有丝分裂是染色体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平均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的过程,其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中心粒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能帮助阐明有丝分裂过程中这些微小细胞结构的功能。图片来源:rampages.us正确的有
科学家成功解读硬粒小麦全基因组图谱
近日,来自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多国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Durum wheat genome highlights past domestication signatures and future improvement targets”的文章,绘制并解读了硬粒小麦(durum wheat)的全基因组图谱,这对于比较和挖掘小麦祖先中的优异等位基因具有重
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药”的期待何解?
继部分抗癌药降价、进医保后,“保障2000万罕见病患者用药”提上议程,备受关注。近期,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强癌症早诊早治和用药保障的措施,决定对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从多发病常见病,到罕见病、疑难病,国家打出“组合拳”,满足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药”的期待。(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让“罕见病”不再是“孤儿”——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药”的期待何解?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在药房为取药
研究发现基因逃离着丝粒区域的进化趋势
着丝粒及其周边是植物基因组中进化最快、结构最复杂的区域。着丝粒与近着丝粒区域不仅经历着快速的序列变化与结构重塑,而且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也是新基因起源的热点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明生研究组,在完成短花药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BAC测序和物理图谱等信息,完善了短花药野生稻十二条染色体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域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稻属及其禾本科植物着丝粒区域的比较
研究揭示水稻粒型和穗粒数协调发育的分子机制
5月22日,The Plant Cell 正式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GRAIN SIZE AND NUMBER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OsMKKK10-OsMKK4-OsMPK6 Cascade to Coordinate the Trade-offbetween Grain Number p
从千亿个小分子化合物中寻找一粒沙
小编推荐会议:2018DNA编码化合物(上海)研讨会 李游将电脑上密密麻麻的符号数据,运用到新药筛选上来。提到程序员,人们往往瞬间联想到格子衬衫、双肩包、坐在电脑前敲代码等画面,而提到生物药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人们眼前又可能会浮现出白大褂、护目镜以及一堆冰冷的实验器材。如果程序员与生物药企实验室工作人员结合呢?很多人会觉得难以想象。其实,在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
Science:首次对野生二粒小麦进行基因组测序,有助改进未来的小麦产量和安全性
野生二粒小麦,图片来自Energin .R Technologies 2009 LTD. 2017年7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团队有史以来首次发布野生二粒小麦(Wild Emmer wheat)的基因组序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7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ld emmer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di
小麦远缘杂交及着丝粒结构功能研究获进展
小麦与黑麦的杂交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A. S. Wilson以小麦为母本、黑麦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获得真正的属间杂种,杂种高度不育。1888年,德国育种家W. Rimpau在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种不育株的一个穗子上得
遗传发育所等鉴定大豆百粒重调控基因
图:大豆百粒重基因鉴定。(A): 利用重测序群体定位的百粒重 QTL 位点。C:表明优势位点来源于栽培大豆 HN44;W:表明优势位点来源于野生大豆 ZYD7。PP2C- 1 在第 27 位氨基酸是 L(亮氨酸),37 位是 E(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