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Host Microbe: 共生菌群调节皮肤组织再生的机制

长期以来,环境因素对组织再生的影响一直科学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对组织修复以及再生过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背后的机制并不清楚。在最近发表在《Cell Host Microb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Luis A. Garza教授等人首次见识了皮肤共生菌对伤口损伤修复的影响。该研究对于未来组织修复相关的治疗手段的开发以及抗生素的临床使用都提供了新的指导。

2021-04-04

Science:阻止成纤维细胞的Engrailed-1基因激活可使皮肤伤口愈合而不留下疤痕

2021年4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皮肤伤口一般通过形成疤痕来愈合,这是一种由表达Engrailed-1(En1)基因的成纤维细胞谱系介导的纤维化过程。疤痕在三个方面与正常未受伤的皮肤不同:(i) 它们缺乏毛囊、皮脂腺和其他真皮附属物(dermal appendage);(ii) 它们含有密集的、平行的细胞外基质纤维,而不是未受伤皮肤的“篮筐编织

2021-04-23

第一款“橘皮组织”注射疗法:Qwo(溶组织梭菌胶原酶,CCH)显著改善臀部外观!

Qwo可解决“橘皮组织”根本原因,是一款改变游戏规则的美学产品。

2021-04-14

关于缓释NT-3三维微环境支持神经干细胞自组织发育为具有修复用途的神经网络组织的研究在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

创伤性脊髓损伤可导致脊髓组织缺损,损伤处的恶劣微环境给脊髓组织的再生以及移植细胞的存活带来巨大挑战。从在脊髓损伤处移植胚胎脊髓组织起至今近三十多年来,通过其中的胚胎脊髓神经元去替换死亡的脊髓神经元,在损伤/移植处形成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修复脊髓损伤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得到了验证。然而,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受到伦理学限制、移植物不易获取等多方

2021-04-17

纳米形貌钛表面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骨组织的免疫再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王焱、程斌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 (中科院一区,IF=8.724)发表题为“Bioadaptation of implants to in-vitro and in-vivo oxidative stres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via nanotopography-

2021-04-21

Cell子刊揭示细菌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毛囊新生

  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研究学者发表在《Cell Host&Microbe》上题为“Bacteria induce skin regeneration via IL-1βsignaling”的文章,揭示了皮肤细菌在伤口愈合和毛囊新生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通过IL-1β及其受体IL-1R激活角质形成细胞中的Myd88,促进皮

2021-04-11

组织因子(TF)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tisotumab vedotin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2期临床显示,tisotumab vedotin治疗的总缓解率(ORR)24%、缓解持续时间8.3个月,而标准疗法的ORR通常低于15%。

2021-04-11

美国FDA批准Kimyrsa(奥利万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皮肤组织感染(ABSSSI)!

Kimyrsa是第一款在1小时内输注完毕的oritavancin(奥利万星)产品。

2021-03-16

Cell:新研究揭示胚胎组织经历了相变

2021年3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当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观察发育中的斑马鱼胚胎时,他们观察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在短短几分钟内,固体状的胚胎组织变成了液体状。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变化,它在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在一项新的多学科研究中,他们找到了答案,这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发育和疾病中关键过程(比如肿瘤转移)的看法。相关研

2021-03-23

Nat Microbio: 念珠菌感染引发阴道上皮细胞保护性免疫反应以及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

阴道念珠菌病(Vaginal candidiasi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以下4中病原体引起: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副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在最近一项发表在《Nature Microbi

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