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生殖健康微生物组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提升了关于身体各部位共生微生物的认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方庆团队发现微生物组学或进一步拓展对女性生理和生殖健康方面的认识,并有助于提升治疗水平。作为人体最主要的菌库之一,阴道菌群及其对女性生理和生殖健康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生命摇篮”的宫腔像一个黑箱子,若不借助宫腔镜等手段,很难判断健康状态,更无法轻易获知其微生态是
Trends Immunol:缺氧和HIF-1是肠道微生物区系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调节因子
氧(O2)利用率是调节脊椎动物肠道粘膜微生物区系组成和细胞动态平衡功能的关键因素。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加了肠上皮细胞(IECS)对O2的消耗,降低了其在肠道中的利用率,并导致缺氧。这种生理性缺氧激活细胞缺氧感受器,以适应IECS和粘膜驻留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功能,如3型先天淋巴细胞(ILC3s)。在这篇综述中,作者讨论了最近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区系、缺氧/缺氧感受器和
基石药业合作伙伴施维雅公布了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用于一线治疗IDH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全球III期研究的阳性数据
8月4日,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合作伙伴全球制药公司施维雅宣布,艾伏尼布(ivosidenib)与化疗药物阿扎胞苷联合治疗先前未经治疗的IDH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成人患者的全球III期双盲安慰剂对照AGILE研究达到了无事件生存期(EFS)这一主要终点。
配合物结合核酸G-四链体取得新进展:一种选择性靶向的时空控制策略
富含鸟嘌呤的核酸序列可以形成非典型的G-四链体二级结构,普遍存在于人类端粒和基因启动子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区域中。近年来,G-四链体已经成为抗癌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能够识别并选择性结合G-四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调节其相应基因表达的能力,具有抗肿瘤活性。然而,选择性G-四链体结合剂的开发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常见的核酸G-四链体的靶向小分子的设计策略是设计
Genomics:揭示保幼激素调控龟纹瓢虫生殖发育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利用动态转录组分析、基因沉默技术开展了保幼激素调控龟纹瓢虫卵子发生和卵黄生成研究,从生理水平与基因转录水平阐述了保幼激素对龟纹瓢虫生殖发育的调控作用,为龟纹瓢虫的规模化人工饲养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学(Genomics)》上。据团队首席崔金杰研究员介绍,龟纹瓢
选择性血清素反向激动剂Nuplazid 3期疗效显著:有效预防DRP相关幻觉和妄想!
Nuplazid已被批准治疗与帕金森病精神病相关的幻觉和妄想,其独特药理学开创了一种新的药物类别:选择性5羟色胺反向激动剂(SSIA)。
Cell:表达GABA受体的小胶质细胞选择性重塑和修剪抑制性突触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从小狗的叫声到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我们的大脑每秒钟都会收到无数的信号。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理睬无关紧要的线索---苍蝇的嗡嗡声、树上树叶的轻柔沙沙声---而注意重要的线索---汽车喇叭声、敲门声。这使我们能够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活动、导航,甚至是生存。大脑筛选这种无休止的信息流的非凡能力是由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课题组揭示选择性自噬通过降解TBK1维持免疫平衡的新机制
固有免疫是宿主防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感染病毒后,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的DNA或RNA,从而快速启动固有免疫和抗病毒反应,抑制病毒的复制,进而有效清除入侵的病毒。在感知危险信号后,调控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关键激酶TBK1(TANK-binding kinase 1)被激活,并进一步磷酸化转录因子IRF3,使其入核,诱导下游干扰素的产生。TB
PLoS Genet:选择性抑制基因MAGEA3有望阻止肝细胞癌生长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美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Augusto Villanueva博士及其同事们通过分析HCC肿瘤遗传学得出一个结论:靶向基因MAGEA3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阻止肝细胞癌(HCC)的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LoS Genetics期刊
Nat Commun:新型疗法选择有望帮助治疗最具致死性的人类癌症
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RAS突变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致癌驱动因素,但由于科学家们难以确定可作为药物靶点的区域,因此临床上验证RAS的药理抑制剂仍然很少。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RAS-inhibiting biologics identify and probe drugg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