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改写生命密码!iScience:工程病毒样颗粒在类器官中“出手”,成功将囊性纤维化关键突变G542X转为G542R

研究利用工程病毒样颗粒递送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在患者来源的肠道类器官中,将囊性纤维化致病突变G542X编辑为G542R,恢复了部分CFTR功能,为该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2025-04-17

:开发普适性仿骨基质,实现编织骨类器官体外构建及全生命周期解析

本研究聚焦于骨类器官构建的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仿骨基质的骨类器官构建策略,不仅为骨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可扩展的类器官平台,也为骨组织再生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路径。

2025-03-27

近300万人队列研究:每天三杯咖啡,有助于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回顾了来自不同地区和种族的50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了咖啡摄入模式及其与死亡率数据、健康寿命指标和各种疾病指标的关联,该研究纳入了近300万人。

2024-12-16

科学家首次发现,“生命8要素”累计得分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密切相关

这个研究首次表明,18-45岁之间的累积LE8得分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累积LE8得分越高,45岁之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低,全因死亡风险也越低。

2025-05-20

UCSD团队发现,生命早期接触大肠杆菌素的致突变细菌可能导致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这项突变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某些突变特征在不同国家和年龄群体中的流行率差异,强调了大肠杆菌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可能作为早期致突变因子的潜在作用。

2025-04-30

最新研究:生物超弱光子发射(UPE)可以反映生命活力,活体小鼠「光芒」更显著,应激情况下植物也更亮

该研究表明活着的生物能发出清晰可辨的光,而死亡后这种光会快速衰减。植物不仅会发光,还能通过发光传递“受伤”信号,温度、物质刺激等都会影响其发光强度。

2025-05-24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了6篇Cell论文:蚂蚁生命之树、高效抗病育种、数字胚胎、丹尼索瓦人长相、章鱼触觉感知、土著人皮肤微生物组

本周,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 6 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包括重构蚂蚁生命之树、章鱼触觉感知环境微生物、土著人的皮肤微生物组、作物高效抗病育种新思路等。

2025-06-23

Science封面:华人学者开发AI模型,学会生命的语言,生成新型CRISPR系统乃至整个基因组

该研究开发了从分子到基因组尺度都能进行预测和生成任务的基因组基础模型——Evo模型。这是第一个在全基因组规模上以单核苷酸分辨率预测和生成DNA序列的模型。

2024-11-23

Nature:首次构建出人类胸腺细胞空间图谱,揭示人体免疫反应如何在生命早期建立和维持

这项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开发了一种名为OrganAxis的标准化高分辨率空间绘图方法,用于比较胸腺样本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组成和结构组织,其分辨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得多。

2024-11-26

Nature:颅骨骨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扩张,并在衰老过程中保持健康

这项研究不仅是对衰老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而且极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类似组织之间特化功能的思考方式,例如颅骨骨髓在一般生理和各种疾病中的独特免疫功能。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