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布恒河猴参考基因结构 揭示人类转录本演化新机制

作为人类近缘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恒河猴在脑科学、分子演化、药物研发等基础与转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恒河猴基因结构主要源于预测,严重制约了该特色模型在分子水平的研究与应用。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教授课题组运用全长转录本测序技术,开发了生物信息学新方法,重新准确定义了恒河猴全长基因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多聚腺苷酸化(polyad

2021-05-19

研究揭示沼渣生物炭调控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栽培与调制创新团队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揭示了沼渣生物炭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对土壤碳库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生物能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上。据郑学博副研究员介绍,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

2021-05-21

植物SLAC1冷冻电镜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窗口。气孔通过感应和解码多种外界环境信号如干旱、CO2和臭氧等,介导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此外,气孔还是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通道,参与植物抗病的免疫响应。气孔控制植物CO2摄取和水分蒸腾散失,其开闭受到高度严格的调控。因此,植物气孔感应重要外界信号分子的机理解析对作物抗旱、粮食稳产和解决水资源短

2021-05-07

动物外骨骼“矛”和“盾”中优化的多层结构和力学、化学梯度研究获进展

生物界中存在许多梯度结构设计的攻击与防御“工具”。这些梯度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多个仿生材料设计原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教授骆天治团队与武汉大学副教授王正直、教授张作启合作,研究了具有防御功能的螳螂虾尾刺(矛)和寄居蟹左螯(盾)。科研人员综合利用多种实验手段揭示了从纳米尺度到厘米尺度的化学梯度、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2021-05-15

意大利研究首次表征白磷钙矿结构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晶体学研究所(CNR-IC)与罗马一大、罗马三大以及英国ISIS脉冲介子和中子源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详细分析了白磷钙矿(whitlockite)的结构,并首次获得完整表征,这一研究也将有助于改进生物医学材料的性能。相关论文发表在《Crystals》上。白磷钙矿是一种稀有的天然磷酸钙,存在于陆地花岗岩岩石和球粒陨石中

2021-04-27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了基于DNA六面体纳米结构实现循环肿瘤DNA同时检测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周楠迪教授团队在利用DNA自组装技术构建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An ultrasensitive biosensor for dual-specific DNA based on deposition of polyaniline on a self-assembled multi-functional D

2021-05-15

Cell:SARS-CoV-2病毒中和抗体空间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SARS-CoV-2的感染是由COVID-19病毒刺突蛋白与宿主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引起的,随后病毒膜与宿主膜融合。虽然阻断这种相互作用的抗体作为早期COVID-19治疗被紧急使用,但中和效力的确切决定因素仍然未知。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Charles S. Craik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抗体,这些

2021-04-26

Science: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预起始复合物在核心启动子上的组装机制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RNA聚合酶II(Pol II)介导的转录起始需要组装一种预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在此期间,14个亚基的转录因子IID(TFIID)识别核心启动子并招募TFIIA、TFIIB、TFIIE、TFIIF、TFIIH和Pol II,依次组装核心PIC(core PIC,

2021-04-30

Nat Med:缩短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接头可提高CD22 CAR-T细胞的疗效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尽管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能够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诱导病情缓解,但是较大的一部分患者会因CD19丢失发生疾病复发。与CD19一样,CD22在B系细胞中广泛表达,因此可作为B-ALL免疫治疗的替代靶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

2021-04-30

Nature:完整人类第八号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自20年前人类基因组测序宣布以来,由于着丝粒内聚集了大量高度相同的重复区域、片段重复区域和染色体的近端短臂,人类染色体的研究一直没有完成。大量(超过100kb)高度相同的重复序列是拷贝数多态性的,这意味着这些区域一直作为缺口存在,这限制了我们对人类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理解。每个人类染色体的完整组装对于理解人类生物学和进化是必不可少的。美国

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