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Cell:环状RNA限制皮肤癌的转移

2020年2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神秘的遗传物质可以抑制皮肤癌细胞的扩散,但随着它们的成熟,这种物质往往会丢失。这项新研究近日发表在《Cancer Cell》上。通常,DNA被转化成RNA,然后转化成具有细胞功能的蛋白质。虽然大多数RNA是线性分子,但当它们的末端循环并附着时,有些会形成圆圈。该研究的作者说,环状RNA

2020-02-24

揭示癌症中RNA改变的分子特征!

2020年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症中RNA改变的特征。癌症是一种由DNA突变所引发的疾病,而DNA的突变则是因环境因素或机体老化所诱发;目前研究人员很少研究基因组的这些改变如何影响RNA的变化,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理解RN

2020-02-07

AJP:关键非编码RNA分子促进皮肤癌恶化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图尔库大学、中心医院和西方癌症中心(FICAN West)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RNA分子PRECSIT,它参与调节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过程。将来,PRECSIT可能会成为检测快速进展或扩散的鳞状细胞癌的新标志物,以及有可能成为新疗法的靶标。

2020-02-06

研究揭示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识别RNA分子机制

2020年1月7日,Cell Report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课题组与高光侠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Molecular Mechanism of RNA Recognition by 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该研究工作解析了锌指抗病毒蛋白ZAP N端抗病毒主要功能域与富含CG二核苷酸的单链RNA复

2020-01-11

PLoS Genet:新型环状磷酸RNA分子或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2019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指甲到眉毛,基因组是机体所有部分的“总体规划”,但并不仅仅是蓝图决定建造什么,所有根据蓝图绘制指令的细胞成员都会在设计中加入自己的解释,而如今研究人员在不断发现新的成员;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他们所开发的一种新型工具在细胞中发现了大量新的RNA亚型分子,

2019-12-04

Cell Rep:研究揭示RNA分子对于胚胎干细胞分化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胚胎干细胞(ESC)具有自我更新的双重能力和分化的潜能,而两者都需要受到严格的调节控制。在ESC分化过程中,干细胞会发展为特殊的细胞类型,例如皮肤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虽然我们对ES细胞调控的理解主要在于转录和表观遗传差异等方面,但我们对转录后调控的作用仍知之甚少。 最近,丹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由PolyA-tail eXos

2019-11-21

Nat Commun:环状RNA帮助心脏损伤修复

2019年9月21日 讯/生物谷BIOON/ --尽管部分RNA具有编码蛋白质的能力,但大多数RNA并不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在这些非编码RNA中,有最近发现的环状RNA,因其不寻常的环状结构而被命名(大多数其他RNA是线性的)。与其他非编码RNA一样,环状RNA也被认为是无功能的,但最近的证据表明并非如此。环状RNA实际上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或结合其他分子,包括microRNA和蛋白质,最近,

2019-09-22

我国科学家揭示环状RNA在预测II/III期结肠癌患者复发风险预测中的重要作用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约60%患者初次诊断时已发展为局部晚期(II/III期),即使手术顺利切除后仍有20-30%的复发风险。因此,对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精确风险分层是术后治疗策略的关键所在。目前的分期方法在预测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方面有一定的局限。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非编码RNA,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

2019-10-04

我国科学家揭示环状RNA在预测II/III期结肠癌患者复发风险预测中的重要作用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约60%患者初次诊断时已发展为局部晚期(II/III期),即使手术顺利切除后仍有20-30%的复发风险。因此,对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精确风险分层是术后治疗策略的关键所在。目前的分期方法在预测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方面有一定的局限。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非编码RNA,伴随高通量测

2019-09-19

病毒RNA分子标记与示踪研究取得进展

活细胞内单个RNA检测和示踪对于疾病诊断和病毒侵染机理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崔宗强与武汉大学教授何治柯合作构建了一种价态可控的新型量子点纳米信标,实现了活细胞内单个RNA的可视化检测,并利用该量子点信标实现了艾滋病毒粒子内单个RNA的荧光标记和单病毒脱壳过程动态示踪。该研究成果于8月28日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

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