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小鼠和人类大脑发育的相似性和差异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GABA能神经元早期发育背后的一些过程在人类和小鼠之间是一致的。这是对人类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介于神经中枢之间的神经元---发育的首次彻底调查,并阐明了人类和小鼠大脑发育的重要相似性和差异。
科学家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脂质代谢存在差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运动神经元退化,也称为渐冻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ALS患者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的炎症化学物质水平较高。该项研究的成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题为Multi-omic analysis of selectively vulnerable
东亚-北美植物多样性时空差异研究中取得进展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探讨这种不均匀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东亚和北美同处于北半球,纬度、面积、地形、气候和环境相似,两个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均属于劳亚古陆,拥有相似的植物区系来源,但东亚现生的维管植物种类是北美的1.5倍。因此,东亚和北美是揭示生物多样性不均匀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的理想区域。过去学者主
Cell Report: MicroRNA-29在CD8+ T细胞免疫反应中指明了年龄相关的差异
在CD8+ T细胞对感染的反应中,MicroRNAs (miRNAs)作为细胞命运的关键调控因子出现。
Cell: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差异可能与饮食偏好有关
已有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至少部分是由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差异引起的,其依据是观察到某些类型的微生物在自闭症患者中更常见。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这种关联性实际上可能反过来起作用:在自闭症儿童的肠道中发现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可能是由于他们与自闭症有关的限制性饮食偏好,而不是他们症状的原因。
JECCR:揭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对核苷类似物产生内在和获得性耐药性之间的差异及背后的机制
来自法兰克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症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性背后的新型分子机制。
首个灭活疫苗接种后、以mRNA疫苗加强接种的抗体研究,巨大差异引发激烈讨论
面对咄咄逼人的Delta突变株攻击,身临中和抗体不断衰减的窘境,寻找更优化的加强针接种方案成为人类必要而无奈的选择。已有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混合接种(异源混合接种)可以诱导出更高的中和抗体;而mRNA疫苗在预防COVID-19中的卓越表现,使其成为异源加强针的首选。科学家主要针对本国使用的疫苗进行研究,所以已有的异源强化接种,
Nat Commun:大脑的特定回路或能帮助解释人类在酗酒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来自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能作为狂欢式饮酒“刹车”的大脑回路或能帮助解释男性和女性在对酒精使用障碍易感性方面的差异。
研究发现植物种子铁含量关键基因
9月4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晁代印研究组题为NPF transporters in synaptic-like vesicles control delivery of iron and copper to see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鉴定到植物中铁运输关键基因NA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困难类群物种鉴定的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挑战之一。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基于2-3个质体片段和核糖体ITS序列的植物标准条形码(一代条形码)在植物物种鉴定和隐存种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然而,一代条形码在不同类群中分辨率差异较大,在较多木本植物类群中鉴定率不高。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