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诺华Promacta获美国FDA批准,成10年来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首个一线药物

2018年11月19日/生物谷BIOON/--瑞士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扩大免疫药物Promacta(eltrombopag,艾曲波帕)的适应症标签,联合标准免疫抑制疗法(IST)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一线治疗治疗。此次批准,使Promacta成为美国市场十多年来批准用于新诊SAA患者的首个新药。之前,FDA已

2018-11-19

鉴定出一种激活NLRP3炎性体的信号通路,有望治疗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2018年8月2日/生物谷BIOON/---炎症是身体自然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但是当它变成慢性时,它会导致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疾病。在对细胞应激、组织损伤或传染性病原体产生的不同信号作出反应时,炎性体(inflammasome)---基于蛋白的分子机器---触发炎症产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激活参与多种严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的NLRP3炎性体的信号通路

2018-08-02

Cell Rep:肠道菌群产生的特殊代谢产物或能有效抑制机体炎症性疾病的进展

2018年5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塔夫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一种特殊的机制,即定居在胃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如何保护机体抵御炎症,以及肠道菌群的失衡为何会增加肝脏对多种疾病损伤的易感性;文章中研究人员鉴别出了小鼠机体肠道细菌所产生的两种关键的代谢产物,其能调节宿主机体的炎症表现,同时也能降低费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严

2018-05-05

科学家“锁定”炎症性疾病的罪魁祸首,解决这一问题指日可待

【缺乏单一的线粒体蛋白会导致严重的炎症】一项新的研究支持了一种观点,即线粒体缺陷是一组不明原因的疾病,包括慢性肌肉炎症。科学家已经证明,在小鼠肌肉中移除单个线粒体蛋白会导致全身严重的炎症,导致动物过早死亡。线粒体和炎症之间的联系还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例如,有缺陷的线粒体的积累,应该被移除,因为会引起炎症。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现在证明移除小鼠肌肉中的一个线粒体蛋白会引起全身严重的炎症,导致过早

2018-04-10

冉志华教授:揭开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面纱

上海2018年3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3月3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在分会场3“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中,冉志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外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团队卓越的研究。冉教授是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

2018-04-02

2018诺华第二个突破性疗法:Promact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1月4日,诺华制药公布称,美国FDA授予公司Promacta? (eltrombopag)联合标准免疫抑制疗法用于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一线治疗突破性疗法认定。Promacta在美国地区之外的多数国家的商品名又为Revolade,已经被批准用于难治SAA患者的二线治疗。Promacta另一个获得批准的适应症为用于对其他疗法无效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及儿童患者的治疗。SAA

2018-01-06

研究确定“根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全新方法

【研究提出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中控制T细胞迁移的方法】成熟的T细胞会抛出类似管状的突起,以避免被血液高速冲走。当他们轻轻地向前滚时,一根接一根的绳索被剥开,像套索一样向前抛去,以获得新的牵引。为了消除病原体或对抗炎症,免疫系统的细胞通过快速的血液流向周围的疾病部位,如皮肤,肠道或肺。因此,免疫学家的一个目标是定义分子的储备,这些分子不仅能使快速移动的免疫细胞保持在前进的轨道上,而且还能让它们接触

2017-12-28

中国第一个全新机制的肾性贫血治疗首创药有望率先在北京问世

-肾性贫血治疗即将迈进新时代北京2017年11月21日电 /美通社/ -- 近日,肾性贫血治疗创新论坛于北京隆重举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志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林善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楠教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绳立成副主任、珐博进首席执行官汤姆先生、珐博进中国总经理钟黎蕴华女士以及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冯佶女士齐聚北京,回顾肾性贫血治疗的发展历程,研讨肾性贫血的规范治

2017-11-20

再障性贫血进口原研药实现17省市医保报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且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据统计,中国再障(AA)患者发病率为 0.74/10 万人,相当于每年有一万名左右的新发再障患者;其中重度再障(SAA)患者每年新发约2000人,虽然再障并非恶性疾病,但是重度再障却是致死性的。9月1日起,治疗再生障

2017-09-30

炎症性疾病已成国内外研究热点

 9月17日,《自然》炎症性疾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免疫学会、自然科研集团携旗下期刊《自然综述·免疫学》《自然·免疫学》《自然》和《自然·通讯》共同主办。共吸引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学生和企业界代表等近600人参会,此次会议也是庆祝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100周年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开幕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院校长和《自然综述

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