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col:丁建清研究组揭示植物入侵性与化学防御物质演化关系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逃逸了与其协同进化的专食性昆虫但是又面临新的广食性昆虫的取食,所以入侵植物的防御策略在入侵地会发生改变。由于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面临的昆虫取食压力较小,所以将用于防御的资源转移到生长繁殖,从而竞争能力增强(EICA竞争力增强进化假说)。很多研究已经报道了入侵植物防御与生长之间的权衡,发现有些入侵植物的防御能力下降,但是也有很多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
Fun Gene Bio:杨祝良等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在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reveals true morels (Morchella) are especially species-rich in China,”,文章中...
Sci:周志炎等发现新生代银杏演化新证据
克伦银杏复原图 克伦银杏 近日,《国际植物科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刊登了一项对北美第三纪银杏胚珠器官及其伴生叶片的研究。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及其博士后全成等人完成。
Science:英国研究证实合成“XNA”可像DNA一样工作和演化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制作了一套合成的多聚物,它们能以DNA工作的方式来储存和复制信息。它们也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以一种类似于演化的过程变化。相关论文4月20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Gerald Joyce在一则相关的《观点栏目》中写道:“这项研究预示着合成遗传学时代的来临,并对外空生物学、生物技术以及对生命本身的理解都有意义。
Nat Commun:“中华全蝎”基因组序列帮助了解节肢动物演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中华全蝎”(东亚地区一种常见蝎子)的基因组序列草稿。该基因组突显了这种蝎子与其猎物相关的遗传特征,包括夜行行为、进食特征以及去毒功能等等,为研究节肢动物的适应性和演化提供了一个宝贵资源。 蝎子以“活化石”著称,代表着一个独特类型的节肢动物,因为它们保持了其古代节肢动物祖先的原始解剖特征。因此,它们为研究这类动物的演化提供了一个关键模型。
Palaeo 3:奥陶-志留纪之交笔石宏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生物大灭绝期间化石类群的宏演化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大数据集的应用和多种统计方法的引入,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并逐渐定量化和精细。华南广泛发育了奥陶-志留纪之交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页岩沉积,其中的黑色页岩中产出世界上同期最为丰富的笔石动物群,且研究历史悠久,为奥陶纪末大灭绝前后笔石动物群的宏演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MPE: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鼹鼠系统演化取得研究进展
中国是世界上鼹科(Talpidae)哺乳动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尤其是中国西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极高的物种多样性,然而我们对该类群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在蒋学龙研究员的带领下,昆明动物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与日本宫崎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合作对鼹科鼹族(Talpini)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J Zool Syst Evol Res:裂腹鱼属鱼类在云贵高原的演化过程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