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浙大科学家利用源自植物的纳米类囊体单元改善动物细胞合成代谢,有望减缓进展性疾病进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方法,在治疗小鼠的骨关节炎时使用来自植物的光合细胞。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2月15日的Nature期刊上。
《自然》重磅:浙大团队将植物光合系统植入动物细胞,让受损细胞恢复活力,有望成为退行性疾病新疗法!
记得初中生物课上,第一次学到光合作用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也能有叶绿体、可以光合作用,那岂不是晒晒太阳就饱了,就不用吃饭了,多省事儿啊。
NAR:浙大侯廷军团队报道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数据库PROTAC-DB 2.0
因此,在2.0版本中,作者利用自主开发的PROTAC-Model建模方法为活性较好的PROTAC分子构建了相应的三元复合物计算模型,辅助研究者进行基于结构的PROTAC理性设计。
Nature子刊:浙大叶招明团队揭示化疗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这些发现揭示了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调节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强调了干预LAT2介导的氨基酸摄取,具有改善癌症治疗效果的潜力。
GUT:浙大一院梁廷波团队开发胰腺癌和肝癌早筛模型,准确率突破90%!
这项研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检测揭示了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紊乱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开发了一种可早期高效诊断肝癌和胰腺癌的早筛模型,为癌症早筛提出了一个新策略和新方向。
《自然·代谢》:浙大团队揭开胆固醇诱发肝癌之迷!
这项研究以SNHG6为突破点,发掘了胆固醇/FAF2/SNHG6/mTOR信号轴在内质网-溶酶体接触区域激活mTORC1信号的作用,揭示了胆固醇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为肝癌的机制
Nature子刊:浙大张丹团队揭示卵母细胞铁死亡在卵巢功能不全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课题组深入阐明了BNC1基因突变通过BNC1-NF2-YAP-TFRC/ACSL4信号通路致卵巢功能不全的分子机制,首次报道了卵母细胞铁死亡在卵巢功能不全发生中的作用机理
JAMA子刊:浙大刘足云团队发现,童年创伤经历会加速衰老
衰老是一个多系统生理失调的复杂过程,加速衰老会使成年人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甚至死亡,延缓衰老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引起加速衰老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免疫》:浙大二院团队首次发现,静息态小胶质细胞能够直接影响神经元的电兴奋性!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容易诱发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0岁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3。
《细胞发现》:复旦赵曜团队联合浙大郭国骥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指导脊索瘤新药临床试验
这个研究首次在单细胞层面发现了颅底脊索瘤中存在的干细胞亚群及p-EMT过程,并在实验室中验证了放疗增敏剂及p-EMT抑制剂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