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利用RT-qPCR的Ct值可靠地估计流行病轨迹
2021年7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目前的流行病监测方法依赖于病例数、检测阳性率和报告的死亡或住院人数。然而,由于测试的限制、不具代表性的抽样和报告的延迟,这些指标提供的情况是有限的,而且往往有偏差。随机横断面病毒学调查可以通过提供感染率的快照来克服其中的一些偏差,但目前在没有跨时间点抽样的情况下,几乎不能提供关于流行病轨迹的信息。在一项新的研究
美国肾移植受者中暴发的伊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遗传和流行病学分析
2021年5月22日讯/伊氏肺孢子虫是一种条件性致病真菌,易在免疫缺陷宿主引起肺孢子虫肺炎(PCP),并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高死亡率相关。然而,由于疾病可能在长时间后再次复发,肺孢子虫的感染更常见于易感宿主。在11个月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观察到肾移植受者(KTR)中PCP病例的增加,由此引发了此项调查。
Nature: NHS COVID-19应用程序的流行病学影响
2021年5月17日讯/英国受2019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严重影响,成为2020年确诊死亡率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为减少病毒传播,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于2020年9月24日启动了英格兰和威尔士COVID-19应用程序。在拥有兼容智能手机的3370万合格用户中,该应用程序已经在2100万部不同的设备上下载,至少有1650万人经常使用该应用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多重耐药肠杆菌定植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自然史和长期结果
2021年5月14日讯/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包括耐碳青霉烯药肠杆菌(CRE)和耐第三代头孢菌素药肠杆菌(CefR-E),是实体器官移植(SOT)之后发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研究人员对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接受肺、肝和小肠移植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采集患者移植手术100天后直肠拭子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培养。对胃肠道定殖和致病
绘制理解大流行病动态的流行病学蓝图,有助应对SARS-CoV-2等病原体
2021年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数十年来,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一直在发出警报,敦促政府官员为不可避免的病毒大流行做好准备。像“流感病毒”这样看似温和的传染病和像埃博拉病毒这样致命的传染病都提供了充分的警告,然而政府官员似乎对应对COVID-19措手不及,准备不足。三位面向未来的研究人员和政策专家(即下文中的Tanja Stadler、Linf
Science:利用基因组流行病学准确追踪英国COVID-19传播链
2021年1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研究人员对英国第一波COVID-19大流行的5万多个病毒序列的分析,SARS-CoV-2病毒在2020年初被引入英国的次数远远超过1000次。英国在2020年3月全国封锁前引入的病毒谱系往往规模更大,地理分布更分散。传染病流行是由传播链构成的,然而人们但对于共同传播谱系(co-circulating tra
Science:新研究表明COVID-19很可能最终变成一种症状轻微的流行病
2021年1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坏消息?COVID-19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好消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它很可能最终只是另一种轻微的疾病,这会带来不便和不适,但是但很少有人住院或死亡。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12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overn the
科技部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签约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抗疫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部获悉,该部已和全球流行病防范密切相关的国际联盟——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抗疫。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近日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预防并控制流行性疾病方面的合作,包括支持公共健康领域的科研项目、开展疫苗的研发
科学认识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流行率——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问答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完成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此次调查旨在了解新冠肺炎不同流行水平地区普通人群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加深对新冠肺炎感染特征的科学认识,评估我国疫情防控效果。调查涵盖三类地区,包括武汉市、湖北武汉之外市州、以及湖北之外六个省份(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采用抽样调查设计选取社区人群3.4万余人,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血清新冠
Science:SARS-CoV-2会变成流行病吗?
2020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篇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观点类型文章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Jeffrey Shaman和Marta Galanti探讨了导致COVID-19疾病的冠状病毒SARS-CoV-2成为流行病(endemic)的可能性。他们鉴定出关键的促成因素,包括重新感染的风险、疫苗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