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S-OPA1介导线粒体内膜融合的关键分子机制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飞课题组在eLife上发表题为Cryo-EM structures of S-OPA1 reveal its interactions with membrane and changes upon nucleotide binding 的研究成果。该项工作研究了人源线粒体内膜融合蛋白S-OPA1(
Nature:揭示蛋白NEDD8诱导细胞中蛋白泛素化机制
2020年3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蛋白是细胞中执行特定任务的分子役马,但是对蛋白活动的时间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当蛋白完成它们的任务时,它们就会被降解。为了进行时间控制,一种称为泛素的标记被附着到不需要的蛋白上,从而对它们进行标记以便随后遭受降解。尽管附着泛素的复杂分子机器是已知的,但这些分子机器如何进行这种标记过程尚不清楚。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
Nature:液-液相分离调控染色质泛素化修饰
2020年3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细胞核是一个复杂的奇迹,它是细胞的指挥中心,包含着信息、代码和受控访问。但是与人造指挥中心不同的是,在科学家们看来,细胞核的内部是混乱的。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漂浮在水、蛋白、核酸和其他分子的海洋中,这些分子全都参与无数同时发生的反应。这些反应的主要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开启和关闭基因。这个过程称为基因调节
研究揭示RYBP-/YAF2-PRC1复合物和组蛋白H1介导染色质压缩协同促进H2AK119ub蔓延和继承的分子机制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国红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RYBP/YAF2-PRC1 complexes and histone H1-dependent chromatin compaction mediate propagation of H2AK119ub1 during
Nature:对大脑的微观成像揭示介导神经血管的偶联的机制
2020年3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适当的脑功能依赖于神经血管耦合:神经活动迅速增加局部血流以满足区域脑能量需求的瞬间变化。神经血管偶联是脑功能成像的基础;神经血管偶联受损与神经变性有关。然而科学家们对神经血管耦合潜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血管舒张因子,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SMCs),诱导动脉扩张,
Nature:Gasdermin E介导的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抗癌免疫疗法
2020年3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已经找到各种方法来防止免疫系统攻击它们。就医学本身而言,医学已经用癌症免疫疗法进行了反击。主要的方法是使用检查点抑制剂,这种药物可以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癌细胞。另一种方法,CAR T细胞疗法,直接改造人们的T细胞来有效地识别癌细胞并杀死它们。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这些方法中受益,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少数癌症
研究揭示天然免疫中caspase活化和识别GSDMD介导细胞焦亡的完整分子机理
2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大成/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for GSDMD Targeting by Autoprocessed Caspases in Pyroptosi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完整地揭示了天然免疫应答中caspase精
单分子力谱定量解析泛素修饰对基因调控研究获进展
人类基因组包含大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线性DNA分子作为庞大遗传信息的载体一般都比较长(人类一条染色体的DNA长度约为2米),生命通过组蛋白将DNA分子有序组织压缩形成微米级别的染色质存储到细胞核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其中DNA缠绕在组蛋白巴聚体周围约两圈,完成对DNA的第一次组装压缩。为了读取基因密码,染色质中的DN
研究揭示LARP7介导U6修饰及其在生精细胞mRNA精准剪接和精子发生中的功能
2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ARP7-Mediated U6 snRNA Modification Ensures Splicing Fidelity and Spermatogenesis in Mice”。该研究报道了LARP7蛋
Science子刊:在免疫介导的肠道损伤中,T细胞产生的IFNγ杀死肠道干细胞
2020年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鉴于肠上皮每周都要更换,维持这种组织就需要由肠道干细胞驱动的快速自我更新。在包括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在内的许多情况下,这种稳态都受到破坏。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后,同种异体T细胞经常以干扰素γ(IFNγ)依赖的方式攻击并杀死肠道细胞。尽管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