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南京医科大学汪强虎团队,揭示胶质母细胞瘤进化关键
,此项研究找到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IDH野生型GBM病灶的分子“标记“NES。具有高NES特征的肿瘤细胞也拥用更高的可塑性,能更好的“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微环境。比如,招募并驯化巨噬细胞,而这些被驯化的
清华团队研究发现,大学生沉迷盲盒与自杀风险增加有关,男/女大学生分别升高121%和64%
该研究首次在年轻人群中调查了盲盒消费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但遗憾的是由于数据的横断面性质,研究人员无法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一种细胞自杀的诱发子 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皮肤感染的新疗法
来自埃默里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皮肤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这或许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黑色素瘤的新型疗法。
Nat Commun:蛋白酶体在氨基酸缺乏时组装在一起诱导癌细胞自杀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负责消除废物的细胞系统的一种新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30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汪昕团队发现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关键发生机制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以神经系统为主、可累及肌肉、消化道、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广泛分布的p62阳性核内包涵体以及脑白质病变是本病的特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痴呆、肢体无力、震颤、共济失调、膀胱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自2017年我国首例确诊以来,迄今仅有数百例报道。由于患者病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影像与脑血
这样睡觉等于自杀,每日睡满8小时竟然会增加死亡风险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没有哪个时代的人比当代人更为睡眠焦虑了,失眠、熬夜、嗜睡带来的各种吓人的研究结论刷爆朋友圈。传统观点曾认为,每天睡足8小时才是最健康的睡眠周期,却殊不知,嗜睡或许也对身体有害。近日,来自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员在JAMA Netw Open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 of Sleep Du
安徽农大汪松虎课题组阐明叶绿体逆向信号对植物抗盐应答的促进作用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安徽农业大学关于盐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绿体活性氧自由基(ROS)稳态维持的机制研究,阐明了叶绿体的逆向信号对植物抗盐应答的促进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汪松虎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已毕业博士庄勇为第一作者。盐胁迫会对植物细胞造成离子毒性、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等伤害。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对盐胁迫非常敏感,会产生大量的活
WHO发布最新自杀报告:中国自杀率大幅下降,原因竟是这个...
6月17日,世卫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中最新估计,2019年,有70多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0例死亡中有1例是自杀,自杀仍然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之一。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死于艾滋病毒、疟疾或乳腺癌甚或战争和凶杀的人数。这促使世卫组织制定了新的指导,以帮助各国改善自杀预防和护理。2019 年,全球估计有70.3万人死于自杀。2019年全球年龄标
Sci Rep:揭秘机体中锂浓度与抑郁症/自杀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1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情绪障碍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内在风险因素,在质疑情绪稳定剂的任何潜在效力的同时,单价阳离子锂或许仍然占据着精神医学治疗的宝座,此外在临床实践中,锂的抗攻击性和预防自杀的能力如今已经被研究人员充分证实了,但科学家们并不清楚锂在人体中的微量分布以及其相关的代谢作用。抑郁症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