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袁隆平:海水稻的“小目标”是亩产300公斤

“我们的目标不高,就是培育出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今天,“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分析了我国种植“海水稻”的意义和前景。据媒体报道,

2016-11-02

水稻所定点编辑水稻产量性状基因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研究团队、钱前研究团队与扬州大学严长杰研究团队合作进行数量性状基因(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编辑研究,发现水稻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进行QTL编辑会产生不同的产量变化。相关研究成果于9

2016-10-0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动请辞湖南政协副主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享誉世界,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成绩斐然,他在政协的任职时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资料显示,今年86岁高龄的袁隆平,从1988年1月开始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到今年主动请求辞职,这位耄耋之年的老

2016-02-03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立合作以促进中国水稻研究和产品开发

陶氏化学公司的子公司(NYSE:DOW)美国陶氏益农公司("陶氏益农")近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科院作物所")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陶氏益农向农科院作物所授予一项免许可费的、不可转让的关

2015-09-02

Nature:新型转基因水稻既高产又环保

水稻是全球超过半数人口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水稻的生长过程每年会释放超过一亿吨甲烷气体,贡献了全球17%的甲烷(温室气体)的释放量。来自中国福建农科院、中国湖南农业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联合课题组近期发现,通过转基因增加一个基因SUSIBA2,可以让水稻基本上不释放甲烷而更加环保,而且淀粉合成量增加,导致食物含有的能量更多。

2015-08-01

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在2014(第四届)生物类似物发展论坛上,杨教授发表了题为"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的精彩报告。杨教授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07-20

转基因水稻可缓解雾霾?专家称育种即可实现

氮污染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6月14日,一条“种植转基因水稻可缓解雾霾”的消息引发关注。消息称,中国科学家已找到方法,通过改变水稻基因结构,来降低含氮化肥的使用量,从而缓解中国长期得

2015-06-15

陶氏益农与中国农科院携手推进中国水稻技术研发

 陶氏化学公司(纽交所代码:DOW)全资子公司陶氏益农近日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研发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框架,陶氏益农将与中国农科院商讨技术许可事宜,提供EXZACT™精准技术平台及工具包专利许可

2015-03-30

杭师大:miRNA调控水稻叶片衰老

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是保证人类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之一是延缓叶片衰老,并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