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报道中国科学家发现一水稻变异基因 可增产15%

 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地球近一半人口的温饱,不断增加水稻产量一直是很多农业科学家毕生的追求。日前,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的穗发育基因(FRIZZY PANICLE,FZP)在自然界中发生变异,可显着增加水稻每穗的粒数和轻微降低每粒的粒重,使水稻产量增加15%。北京时间10月31日00:00,上述研究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子刊《自然·植物

2017-11-08

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测算,我国盐碱

2017-09-29

水稻BR信号和株型调控取得进展

 BR是一种重要的甾醇类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调控植物的株型、细胞的分裂、细胞的伸长、维管束的分化、光形态的建成以及响应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BR信号元件及信号转导通路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被研究的较为清楚,而在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研究的相对较少,水稻BR信号元件及调控网络有待挖掘和阐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发现水稻转录因子OsWRK

2017-09-15

PNAS:西南大学何光华教授团队发现水稻高产新途径

 8月28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研究院何光华教授课题组通过自由投稿方式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RAL FLORET 1 induced the three-florets spikelet in rice” 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深度解析了水稻小穗侧生小花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超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在水稻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中,每穗粒数(

2017-09-06

动物所在水稻条纹病毒与介体昆虫互作领域取得新成果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一种虫媒纤细属病毒,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导致东南亚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减产。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综合性期刊eLife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Jun N-terminal kinase pathway of a vector insect is activated by virus capsid protein and

2017-08-06

微生物所开发的RDDK-Shld1系统在水稻和小麦中获得成功应用

  在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挑战是鉴定所有蛋白的功能。研究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手段是对其表达水平进行扰动,然后观察相应的表型变化。目前,植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在DNA和RNA水平对蛋白表达进行调控;然而,这些方法对蛋白水平的调控都是间接的,需要较长时间起作用,并且蛋白本身的稳定性也影响最终的调控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邱金龙课题组前期在双子叶模式植

2017-07-17

川农首篇Cell论文聚焦水稻广谱抗稻瘟病研究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稻瘟病常年肆虐我国及世界上各个稻区,能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最重要病害,也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提高水稻对稻瘟菌的持久广谱抗性一直以来都是水稻抗病育种工作的难点问题。虽然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选择出少量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材料,然而这类抗性背后的作用机制一直不清楚。此外,由于抗病基因的导入往往伴随不良农艺性状的产生,这也大大增加了水稻抗病品

2017-06-30

Cell Research:上海生科院揭示水稻油菜素甾醇信号调控新机制

5月12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组题为Receptor-like protein ELT1 promotes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and suppressing the endocytosis-mediated degrada

2017-05-19

Plant Cell:发现水稻中胚轴和胚芽鞘调控机制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幼苗主要由根、中胚轴、胚芽鞘以及真叶组成。其中,中胚轴和胚芽鞘的伸长促进了水稻幼苗出土。因此,解析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的机制,对于培育旱种直播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和陈受宜研究组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黎志康研究团队合作,通过对一个高腰儿突变体gaoyao1 (gy1)的遗传分析,鉴定了调控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的基因。进一步在自

2017-05-09

PNAS:上海生科院利用STTM技术发现水稻miRNA的新功能

 5月1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题为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 rice lines uncover functions of miRNAs in regulating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STTM技术大规模沉默水稻miRN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