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日本研究气象数据如何影响水稻基因

将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程序,就能推算出水稻稻叶中发挥机能的约1.72万个基因的表达状况,这是日本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将有助于人们更有针对性地改良水稻品种。 这是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等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择了日本两种较为常见的水稻品种“日本晴”和“农林8号”,前者的完整基因组已于2004年被破译。

2015-03-26

中国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今全部到期 是否续签未公开

8 月17日,中国转基因水稻仅有的2张“安全证书”全部到期。如果续申请没有成功,则意味着中国将没有一种转基因主粮拥有安全证书,更不必说商业化许可。这是中国转基因产业化之路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2015-03-2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据外媒报道,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2015-03-26

中国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明年到期 商业化前景不明

“证书明年就到期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再申请有什么意思。”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该校两个获得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品种依然没有获得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商业化种植遥遥无期。

2015-03-26

杨代常: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2014年10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 10月24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第四届)生物类似物发展论坛"在上海龙东商务酒店进行第二天的会议。来自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杨代常董事长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题为

2015-03-26

转基因水稻和玉米重获安全证书,农业部称不意味着加快推广

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水稻团队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再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2015-03-26

植生所“水稻产量性状调控的分子机理与育种应用研究”获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3月30日在友谊会堂举行。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何祖华研究组的“水稻产量性状调控的分子机理与育种应用研究”喜获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项目主要利用分子遗传手段,发掘并功能鉴定产量性状调控基因和进行杂种优势的分子预测,阐明产量性状建立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设计有效实现了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2015-03-26

PNAS:袁隆平院士发现水稻新基因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其有望将其应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2月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李传友(Chuanyou Li)研究员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Longping Yuan)院士共同领导了这一研究。

2015-02-15

袁隆平谈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去”

杂交水稻的发明与推广,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2015-02-16

刘斌美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脆秆突变体与对照的单株照片 11月10日,晚秋微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南岗实验基地,离子束诱变的脆秆水稻秸秆还田试验正在进行中,一大片水稻的秸秆在收割机身后“粉身碎骨”,地面上只留下一排排稻茬。参加试验的科研人员相互祝贺成功,围观的农民高兴地说:真得可以不用烧秸秆了! 作物秸秆还田可以让有效营养元素返回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部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之一。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