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ech Advan Materi:揭示新型人工骨支架可治疗骨损伤及弥补骨移植物缺陷
近日,来自韩国的研究者开发出的人工骨支架可以增强骨损伤的治疗并且可以弥补骨移植物所带来的缺陷。一般来讲,骨移植物需要特定材料来移植进入病人体内,人工移植使其更加容易和低风险,并且可以提供人工支架以支持骨生长。然而,发明出理想的特定材料比较困难,天然骨的结构在重量和强度上提供了一个最优化的选择,而且天然支架由于其疏松多孔,允许骨细胞向内生长。
CHEST: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潜力较大
自扩张金属支架(SEMS)对恶性气道狭窄的姑息治疗有一定效果。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局部治疗,肿瘤经常会发生面向支架的内向性生长。此外,SEMS的断裂、移位、以及取出困难等问题也经常存在。
2012年蚕丝学研究盘点(2)——高强度蚕丝蛋白支架
<图片为一种用蚕丝材料和黄金制成的RFID线圈> 蚕丝蛋白支架材料作为骨重建和骨修复的应用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而且已经证明蚕丝蛋白作为成骨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能,比如强韧的机械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 在2012年的PNAS期刊上,美国Tufts大学的Kaplan实验室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一种增强蚕丝蛋白支架材料机械性能的新方法。
贵州省科技厅秦水介副厅长等参加省政协科教委情况通报协商讨论会
为使省政协能充分了解掌握全省科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使广大政协科教委委员能够在今年工作中,紧紧围绕科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领域问题,在一些前瞻性问题上能做好建言献策,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建议。4月12日上午,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秦水介参加了十一届省政协科教委情况通报协商讨论会。
EST:刘贵华等揭示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泊重金属超富集能力
富营养化湖泊不仅仅承受着氮磷营养盐过量输入和蓝藻水华频繁暴发的胁迫,重金属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过去单纯的自然输入到现在的自然输入和人为排放双重影响,重金属源源不断的汇入并长期沉积在湖泊底泥中,给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利用水生植物从富营养化湖泊中移除重金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研究出的一些超富集水生植物通常不能在富营养胁迫条件下长期生存。
ACS Appl Mat & Inter:首个模仿了水黾的跳跃能力的机器人
从生物身上得到灵感的首个不仅能够像水黾一样在水上行走、而且能够像真正的水黾那样连续上下跳跃的微机器人如今成为了现实。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这种灵巧的微机器人,它可以用它的跳跃能力在执行侦察或其他任务时避开障碍物。
外周干预课程论坛强调Supera(R)外周支架系统的临床结果
- 全球领先的外周干预课程论坛强调 Supera® 外周支架系统的临床结果 - 涉及1000多名使用 Supera 支架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一年期通畅率数值介于84%至88%之间;数据在 2013 Leipzig Interventional Course 上公布 得克萨斯州韦伯斯特和德国莱比锡2013年1月25日电 /美通社/ -- 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 Leipzig In
Phycol Res: 气候变化与蓝藻水华强度相关性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发现,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叠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强度的增加。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蓝藻的生理特性分析,认为全球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野外观测往往不能充分支持温度升高促进蓝藻水华发生的观点,因此亟需深入揭示气候变暖导致蓝藻水华强度扩张的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
BMC Med:癌症疗法新靶点-细胞支架蛋白Fascin-1
2013年2月26日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者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参与细胞内部支架构成的蛋白质和一系列常见癌症的转移风险的增加以及癌症患者死亡率的增加直接相关。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MC Medicine上。 这种蛋白质名为fascin-1,其主要用来包裹肌动蛋白丝,而肌动蛋白丝可以形成细胞的内部支架,并且和细胞运动相关。
药企栽“水”坑 云南白药召回华润三九撇清
近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2012年第2期药品质量公告,云南白药、修正药业、万荣三九的产品赫然在列。通观此次发布的整个劣药榜,水分不合格和装量差异是最常见的入榜原因。虽然不及胶囊铬超标触目惊心,但仍然足以令消费者对企业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胶囊密封包装完好,不大可能出现流通环节导致水分不合格的情况,具体原因还需实地调研才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