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环境因子影响沉水植物砷吸收与代谢研究取得进展

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农药化肥使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水环境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稳定与发展构成威胁。植物修复成本低、效果显着、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植物对砷的吸收与代谢能力对植物修复起关键作用,沉水植物具有较高的砷积累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砷污染修复植物。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过程发挥作用,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作用

2020-07-04

Nat Genet:开发出能深入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新方法

2020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血细胞相关特性疾病等多种遗传性免疫性疾病都是因为关键蛋白质没有产生或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然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引发这些疾病背后的原因;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6A(N6-甲基腺苷)的特

2020-07-13

水生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在理解植物系统发育、植物物种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水生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缺失、平移和倒位现象在水生植物中大量存在,这些现象发生的时期如何,对理解物种的系统发育的作用如何,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研究人员合作,以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研究材料,测定其

2020-06-29

近期科学家们在表观遗传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Shutterstock【1】PNAS:揭示表观遗传学修饰背后的精确分子机制doi:10.1073/pnas.1912074117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

2020-06-19

古老孑遗植物群体基因组学和适应性进化研究获新成果

 揭示环境多元的异质性与生物遗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物种进化历史的关键,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然而,对于非模式物种,环境变化如何促进物种分化以及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知之甚少。山地由于频繁剧烈的地质运动导致的环境异质性造成地理分布隔离,影响物种分化,而发育为极富特色的物种特有性和多样性中心。原本山

2020-07-03

PNAS:揭示表观遗传学修饰背后的精确分子机制

2020年6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学修饰背后的分子机制,DNA制造RNA进而制造蛋白质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基因表达的过程会以多种方式被严格调控

2020-06-16

西雅图遗传学抗体药物偶联物tisotumab vedotin关键II期研究获阳性结果!

总缓解率(ORR)24%、缓解持续时间8.3个月,而标准疗法的ORR通常低于15%。

2020-07-04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替代速率异质性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多样性演化是进化基因组核心问题之一。被子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在大小、结构、基因及内含子数量等方面均具有多样性,这一特征使得线粒体基因组成为研究基因组复杂性的理想系统。通常认为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度较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低,且同一基因组内基因之间的进化速率较为一致。但前期通过对部分类群如匍匐筋骨草(Ajuga reptans)线粒体基因组的研

2020-06-23

研究揭示植物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

光照不仅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可以作为环境信号触发植物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响应过程。高等植物的根系十分复杂,除主根和侧根外,大多数高等植物在地上部分会产生不同形式的不定根。与长期生长在地下的主根(或侧根)不同,大多数不定根一直暴露在光照下。但是光照究竟是如何影响不定根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其相关的分子机理一直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迟伟研究组以模式植

2020-06-17

Plos Med:研究揭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同遗传亚型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西奈山的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与新基因相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生殖和代谢亚型。这项发现基于对来自女性患者的临床,代谢和激素相关数据的分析,并且有望改变人们对PCOS病因的理解相关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

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