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ticulture Research:植物基因组LTR类转座子分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转座子是构成基因组重复序列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转座子在决定基因组大小、基因组结构变异、序列突变、基因丢失、基因融合和新编码基因的起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LTR类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中占比最高的重复序列类型,它是逆转录转座子的一种。然而目前大部分软件对LTR类转座子仅停留在超科水平(superfamily level),没有提供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新药!欧盟批准辉瑞每周一次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Ngenla(somatrogon)!
somatrogon具有延长的半衰期,每周注射一次,可显著降低治疗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The Plant Cell:揭示植物细胞壁果胶多糖合成新机制
果胶质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分,不仅在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导和防御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与植物的生物量和纤维生物质的酶解转化效率密切相关。由于果胶的组成与结构极为复杂,且长期以来缺乏理想的研究体系,果胶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此前虽已鉴定出多个参与果胶合成的关键基因,但有关果胶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仍不清楚。MUM4与GATL5
《细胞》子刊:科学家发现,乳酸菌产生的吲哚会激活抑制免疫的巨噬细胞,促进胰腺癌生长
乳酸菌一直是我们所熟知的益生菌,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刺激肠道运动,改善排便等等,似乎百利而无一害,各种乳酸菌饮料,乳酸菌素片也是应运而生。但是根据近日的科学研究结果,反转来了,乳酸菌并不总是有益的。对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而言,乳酸菌可能是有害的。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及其教学医院的Tracy L. McGaha教授团队在《细胞
Cancer Discovery:科学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肺癌发生脑转移的可能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型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比高,其常用治疗药物为奥西替尼,该药疗效显着,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不足之处是接受治疗的患者仍然会发生癌症脑转移,其转移机制尚不清楚。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的癌细胞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研究发现黄海绿潮可能促进抑食金球藻生长
2007年,南黄海海域首次出现浒苔(Ulva prolifera)形成的绿潮,截至目前绿潮已连续15年暴发。每年绿潮发生过程中均有大量绿藻在南黄海沿海一线堆积,对沿海地区旅游业和养殖业等社会经济活动构成威胁。在大规模绿潮暴发后期,仍有大量漂浮绿藻在南黄海海域沉降、腐烂、分解,然而,绿潮后期大量漂浮绿藻死亡分解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认
eLife:揭示透明质酸促进胰腺癌细胞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透明质酸还充当了癌细胞的食物。这一研究结果为胰腺癌细胞如何生长提供了新见解,并指出了治疗这种癌症的新可能性。
Science:科学家发现植物抵抗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化学创新与奥秘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该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Natural history–guided omics reveals plant defensive che
碳纳米材料促进玉米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植物种质与分子生理、功能基因组学团队与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害生态防控科技创新团队合作在解析碳纳米材料促进玉米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碳纳米酶作为新一代人工模拟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萌芽期。该研究发现自主合成的阳离子型富勒烯水溶性衍生物(IFQA)作为新型碳纳米酶,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可显着促进氧化胁迫下玉米和
低磷胁迫环境中植物养分捕获策略作用机理研究获进展
土壤有效磷的不足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同成因的低磷胁迫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植物可通过根系释放羧化物、磷酸酶和形成菌根共生体等多种养分捕获策略(nutrient-acquisition strategies, NASs)来应对低磷胁迫。针对不同低磷胁迫环境中各种NASs作用机理及生态效应不清的科学难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