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nalyst:研制出便携式病原体核酸分析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生物医学光学研究团队利用微流控芯片和智能手机构建了一种便携式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系统,可通过智能手机用户端,简便、准确、快速完成病原体核酸的即时检测。相关成果已被Analyst作为封面文章接收发表。近些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和智能手机的移动传感技术(MS2技术),被广泛用作移动实验室的生化检测和分析,如疾病

2021-08-27

2021服贸会心血管领域论坛召开,小干扰核酸药物引领心血管治疗革命

  2021年9月3日,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以心血管疾病为首的慢病防治与管理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的工作重点之一。

2021-09-03

环状核糖核酸IKBKB通过维持NF-κB骨重塑因子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BC)有明显的向骨骼扩散的趋势,导致严重的骨骼并发症和死亡率。最近,环状RNA(CircRNAs)被报道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2021-08-29

2天如何完成500万核酸检测?技术创新和能力储备是关键!

华大智造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2021-08-16

诺奖得主开发核酸检测新技术,基于 CRISPR 实现快速诊断

  当前,COVID-19 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已造成超过两亿人次的感染和四百多万人次的累计死亡,基于 qRT-PCR(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是当前诊断 COVID-19 的金标准。尽管说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其操作仍然过于复杂,检测时间长达数小时,无法实现快速的即时检测。因此,开发比 qRT-PCR 更快速、更容易实施

2021-08-17

Science:揭示SARS-CoV-2校对外切核酸酶识别错配核苷酸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SARS-CoV-2中存在的一种关键酶的结构。这种称为校对外切核酸酶(proofreading exoribonuclease, ExoN)的酶从这种病毒的RNA中去除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使大多数基于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他们解析出ExoN酶的原子结构

2021-08-09

有机-金属杂化体对核酸四链体-双链杂化体的选择性结合和溶液结构

核酸二级结构的形成对其在体内的生物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已被发现存在于基因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特定区域。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影响着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端粒酶活性。含有互补碱基对的富鸟嘌呤寡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四链体-双链杂化体(QDHs)。在脑组织和肿瘤相关基因中发现了高频率的可形成QDH的序列。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的

2021-08-14

华大智造移动核酸检测平台奔赴江苏湖南海南等地

近日,自江苏南京禄口机场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病例后,长沙、北京、安徽、四川、海南、福建等地也陆续出现疫情。

2021-08-04

框架核酸光学多维编码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江带领的团队在利用框架核酸发展荧光多维编码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ncoding fluorescence anisotropic barcodes with DNA framework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可用于同

2021-07-16

配合物结合核酸G-四链体取得新进展:一种选择性靶向的时空控制策略

富含鸟嘌呤的核酸序列可以形成非典型的G-四链体二级结构,普遍存在于人类端粒和基因启动子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区域中。近年来,G-四链体已经成为抗癌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能够识别并选择性结合G-四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调节其相应基因表达的能力,具有抗肿瘤活性。然而,选择性G-四链体结合剂的开发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常见的核酸G-四链体的靶向小分子的设计策略是设计

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