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BC:发现核糖体蛋白L11与肿瘤抑制因子ARF有密切联系

p53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kDa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目前已知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 在应答于致癌压力时,肿瘤抑制蛋白ARF激活了p53,然而核糖体蛋白L11是在应答核糖体压力时诱导p53。

2012-11-18

Cell Research:朱学良研究组揭示细胞对错误折叠的G蛋白三聚β亚基的处理方式

3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朱学良组的研究论文“Misfolded Gβ is recruited to cytoplasmic dynein by Nudel for efficient clearance”。 G蛋白三聚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分子,由a、b和g三个亚基构成。

2012-11-18

Cell Res:李卫等顶发生以及蛋白质修饰研究获进展

精子头部的顶体是决定精卵融合这一过程的独特细胞器,其被认为是一种起源于溶酶体的溶酶体相关细胞器(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 LRO)。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这一细胞器的起源、发生和相关调控机制的认识还比较有限。

2014-05-29

Nature:核糖体解码原理新发现

在蛋白合成期间,核糖体在解码中心依照信使RNA (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精确的选择转移RNA (tRNAs)。tRNA的选择开始于延伸因子Tu,它可以传递tRNA到氨酰tRNA结合位点即A位点,还可以在解码中心水解GTP来建立密码子-反密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随后的校对阶段,核糖体重新检查tRNA,如果被发现不能正确配对于A位点该tRNA便会被排除。

2012-11-18

JAD:β-淀粉样蛋白寡聚与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相关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能测量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的新方法,β-淀粉样蛋白是一种蛋白复合物,被认为会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新方法可能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检测以及开发针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治疗药物。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记忆力衰退和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的原因。

2012-11-18

Nat Commun:研究发现淀粉样前蛋白在AD中的新功能

美国国家神经科学研究所(NNI)研究小组最近发现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一种新功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主要致病元凶之一。这一发现可能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该蛋白质如何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

2014-04-29

The EMBO J:科学家成功解析了染色粘连蛋白的行为机制

2013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成功解析了粘连蛋白(Cohesins)的行为机制。粘连蛋白是连接两个染色体拷贝(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其可以确保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的时候被均等分配到了子代细胞中。

2013-10-19

Nat Stru& Mol Bio:秦燕等揭示核糖体对翻译因子调控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研究员的最新科研成果“A conserved proline switch on the ribosome facilitates the recruitment and binding of trGTPases,”,文章中...

2012-11-18

Nat Commun: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实现对耐药细菌核糖体的结构改变进行成像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成功揭示了对红霉素耐药的细菌的核糖体结构变化的特性,这对于开发新型抵御耐药性细菌的抗生素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希望。

2014-04-03

NSMB:中科院揭示核糖体蛋白翻译过程中移位的分子机理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科学家揭示核糖体在蛋白翻译过程中移位的分子机理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