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aleobiology:提出新的形态钟模型改善鸟类演化分异时间和演化速率估计

自Zuckerkandl和Pauling提出分子钟假设以来,分子钟模型成为定年演化事件的基础。最早的分子钟假设为严格分子钟,即演化速率在树上各个类群之间恒定不变。严格分子钟通常只适用于近缘的类群。为解释演化速率在时间上和类群间的差异,多种宽松分子钟模型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估计分异时间和演化速率。古生物学中,对应的模型被称为形态钟模型,用于描述形态特征的变化而

2022-01-08

院士张伯礼称中药对治疗奥密克戎有效:转阴时间比较快、转重的比较少

  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出席天津疫情防控发布会时表示,中药治疗对奥密克戎有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张伯礼说,基于前期治疗经验,中药对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改善明显,转阴时间比较快,复阳的比较少,转重的比较少。在以往的中医治疗体现出来的好处,这次依然体现了出来,而且更加突出。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在天津市疫情防控第165场新闻发布会上

2022-01-13

科学家发现个体对自我感知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模糊的神经机制

  人体感知的基本原理是,当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增加时,观察者对物体的感知会以对数的形式进行压缩(如不能区分开多个物体),使物体难以区分,这个基本原则也适用于自我意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个体对自我的感知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模糊的行为学和神经学证据。该研究于近日发表在《PNAS》上,题为:Temporal self-compr

2022-01-06

PLOS Genetics:揭示分泌型磷脂酶D调控水稻抽穗时间的新机制

磷脂酶Ds(PLDs)是磷脂酶的一个重要家族,通过水解磷脂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响应。研究组前期在水稻基因组中首先鉴定到了一类特殊的N端含有信号肽的PLD(spPLD),其区别于传统的N端为C2或PX/PH结构域的PLD而独立存在 (Li et al., Cell Research,2007)。尽管目前的遗传研究已经证明了传统PLD在脂质

2021-12-22

科学家发现,每周工作时间≥55小时与65岁前感染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增加45%和52%有关

  关于长时间工作对健康的危害,此前也有一些研究进行了探索,但通常涵盖的范围比较窄,主要是心脏代谢疾病和抑郁症。但仅仅如此吗?或许不是的。最近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Europe杂志上正式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工作时间≥55小时与65岁前感染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显着增加45%和52%有关,除此之外,糖尿病、

2022-01-06

减少克隆猪成本和时间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东北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历时数年,一举攻克国际难题,成功建立了猪胚胎多能干细胞系,该成果有望在生猪优良品种培育、异种器官移植、人类疾病模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该研究成果已于11月3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简单来说,猪胚胎

2021-12-04

《柳叶刀》子刊:什么,免疫治疗用药时间不同,死亡风险竟会翻倍?!

  免疫治疗,实在是太深奥太复杂,越研究越有趣呢。奇点糕时不时就在看完一些研究后,发出楚团长式感慨,“你呀,你呀,总能给我整点新花样”。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影响免疫治疗的要素太多了,都不用说不同肿瘤中癌细胞和免疫细胞本身的特质,单单是药物方面就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二甲双胍,还有神秘莫测的肠道菌群、以及导致免疫治疗中“医学悖论”的肥胖…

2021-12-02

Blood Cancer Discov:新研究指出NGS-MRD可准确预测CAR-T细胞治疗后的白血病复发,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干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中心儿科教授Michael Pulsipher博士及其团队发现在接受tisagenlecleucel(Kymriah)治疗的儿童和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基于DNA测序的3至12个月的残留疾病检测能准确识别所有最终会复发的患者,而其他方法的预测性则较差。

2021-12-19

科学家发现调控儿童生长速度和青春期发育时间的关键蛋白

  黑素皮质激素3受体(MC3R)一直被认为在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年前,MC3R基因被发现,并被证明这种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小鼠生长减缓。近期,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MC3R是调控人类儿童生长速度和青春期发育时间的关键蛋白。该研究结果在《Nature》上发表,题为:MC3R links nutritional st

2021-11-19

Cell Reports:自身运动信息时间同步性对空间航向感知影响的研究中获进展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光流和前庭输入对空间航向感知的时间同步性效应》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顾勇研究组完成。研究发现,相比于同步的视觉与内耳前庭刺激,当视觉刺激提前于前庭刺激约250-500毫秒出现时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