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子刊:吃饭晚让人更饿!科学家发现,进食时间延后会增加饥饿感,改变食欲调节激素分泌,减少白天能量消耗
来源:奇点糕 2022-11-21 09:32
减肥是一个长久的议题,我们都知道,目前针对肥胖的行为干预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和/或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两部分[1]。然而,这些行为干预往往效果持续时间比较短暂[2],
减肥是一个长久的议题,我们都知道,目前针对肥胖的行为干预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和/或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两部分[1]。然而,这些行为干预往往效果持续时间比较短暂[2],因为除了饮食和锻炼之外,还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影响能量平衡,并导致肥胖风险增高[3]。
有观察性研究表明,进餐时间本身可能在不改变能量摄入和与运动相关的能量消耗的情况下影响体重[4]。也有研究认为,食物摄入的昼夜节律可能改变能量平衡[5]。但目前人们对食物摄入时间影响能量平衡的生理机制知之甚少。
哈佛医学院的Frank A.J.L.Scheer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随机交叉试验以探究这一问题,他们发现:进食时间延后会增加饥饿感,改变食欲调节激素的分泌,减少日间能量消耗,改变调节脂肪生成和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简单来说,吃饭晚会导致肥胖风险增加。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6]。
文章封面
为了同时确定进餐时间延后对能量摄入控制、能量消耗和脂肪组织代谢分子调控机制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随机交叉试验。试验过程严格控制了食物摄入的时间、数量和类型(总热量摄入和饮食成分)、身体活动、睡眠和光照等。
研究共纳入了16个超重或肥胖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37.3岁,平均BMI为28.7,其中5名参与者为女性。在试验开始前的2-3周,所有参与者保持的固定睡眠、觉醒周期,并在试验开始前的3天内定时接受研究人员计算后预先准备的饮食。接着,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根据较早进食方案和延迟250分钟的较晚进食方案用餐。
在较早进食方案(下图B)中,参与者在醒来后1小时(B)、5小时10分钟(L)和9小时20分钟(D)进食,在较晚进食方案(下图C)中,受试者在醒来后5小时10分钟(L)、9小时20分钟(D)和13小时30分钟(S)进食。
实验设计
为了与自身形成对照,两组在接下来的3-12周恢复之前的饮食习惯进行洗脱后,再按照相反的进食方案进餐。
在研究第3天和第6天对主要结果进行测量,包括清醒期间能量消耗、主观饥饿感、食欲,以及核心体温(CBT)、瘦素和胃饥饿素的24小时内分泌的情况。在研究的第5天,在两组禁食时间15小时后分别进行脂肪活检,以分析基因表达。
本研究中,接受早-晚和晚-早进食方案组的参与者人口统计学信息无显著差异。
与较早进食方案相比,较晚进食方案组感到饥饿的几率增加了一倍。具体来说,较晚进食方案组显著增加了参与者对进食量的预估(p<0.0001),更想吃淀粉类食物(p<0.0001)或肉类(p<0.0001),食欲更强(p<0.0007)。同时,对咸的食物(p<0.0051)、乳制品(p<0.034)和蔬菜(p<0.036) 的渴望也有所增加。
较晚进食对自我报告饥饿感的影响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较晚进食对食欲调节激素,发现较晚进食对食欲调节激素的影响与饥饿感增加相一致。较晚进食组24小时瘦素水平降低了6% (p=0.0171),24小时胃饥饿素/瘦素比提高了12%(p=0.0063),而24小时活性胃饥饿素没有显著变化。
在16小时清醒期间,较晚进食组瘦素平均值降低了16% (p<0.0001),胃饥饿素/瘦素比提高了34% (p<0.0001),而在8小时睡眠期间,较晚进食组瘦素平均值增加了10% (p=0.0028),胃饥饿素减少了13%(p=0.0002),使胃饥饿素/瘦素比降低了18% (p<0.0001)。
较晚进食对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影响
研究团队还探索了进餐时间对能量消耗和底物(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氧化的影响。与较早进食相比,较晚进食能量消耗明显减低,参与者每天清醒时消耗的能量少了5.03%(59.4大卡,p<0.0001)。此外,晚进食显著降低了平均24小时CBT(p=0.019)。CBT在16小时清醒期间显著降低(p=0.01),而在8小时睡眠期间没有显著改变。
总的来说,250分钟的用餐时间延迟伴随着饥饿感、食欲、食欲调节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分泌、能量消耗、碳水化合物氧化和脂质氧化的日变化模式的延迟。
较晚进食对每日能量消耗、碳水化合物氧化、脂质氧化和核心体温的影响
为了测试较晚进食对脂肪组织分子通路的影响,研究团队在较早进食和较晚进食方案中收集了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组织活检并进行了差异表达和通路富集分析。这些分析显示了几种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基因表达通路,这些通路涉及到脂质代谢、p38 MAPK信号通路、受体酪氨酸激酶调节、TGF-β信号通路和自噬等。
较晚进食还导致部分负责脂质分解的基因如PLD6、DECR1和ASAH1的表达下调。相反,调节脂质合成的基因,如GPAM、ACLY、AACS和CERK等,表达持续上调。通路分析表明这一系列变化与脂质分解代谢的减少和脂质合成的增加一致。然而,较晚进食是否能导致脂肪分解减少和脂肪生成的增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简单来说,吃饭较晚会增加清醒时的饥饿感,降低24小时瘦素的分泌和核心体温以及清醒时的能量消耗,还会改变脂肪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增加脂质储存。
所以为了避免发胖,小伙伴们再忙也还是要按时吃饭呀~
参考文献
[1] Hill JO, Wyatt HR, Peters JC.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Balance. Eur Endocrinol. 2013;9(2):111-115. doi:10.17925/EE.2013.09.02.111
[2] Kim JY. Optimal Diet Strategies for Weight Loss and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J Obes Metab Syndr. 2021;30(1):20-31. doi:10.7570/jomes20065
[3] Romieu I, Dossus L, Barquera S, et al. Energy balance and obesity: what are the main drivers?.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7;28(3):247-258. doi:10.1007/s10552-017-0869-z
[4] Garaulet M, Gómez-Abellán P, Alburquerque-Béjar JJ, Lee YC, Ordovás JM, Scheer FA. Timing of food intake predicts weight loss effectivenes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Int J Obes (Lond). 2013 Apr;37(4):624]. Int J Obes (Lond). 2013;37(4):604-611. doi:10.1038/ijo.2012.229
[5] Allison KC, Hopkins CM, Ruggieri M, et al. Prolonged, Controlled Daytime versus Delayed Eating Impacts Weight and Metabolism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urr Biol. 2021 Feb 22;31(4):908]. Curr Biol. 2021;31(3):650-657.e3. doi:10.1016/j.cub.2020.10.092
[6] Vujović N, Piron MJ, Qian J, et al. Late isocaloric eating increases hunger, de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and modifies metabolic pathways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Cell Metab. 2022;34(10):1486-1498.e7. doi:10.1016/j.cmet.2022.09.0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