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颜宁,获施一公点赞!90后吴建平解析精子阳离子通道复合物三维结构
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是孕育新生命的基本的生物学过程。精子阳离子通道(CatSper)是精子运动和生育所必需的。受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精子超激活、顶体反应和精卵融合,都受到Ca2+信号的调节。精子特异的阳离子通道CatSper主要定位于成熟精子鞭毛的主体部分,负责受精过程中多种依赖Ca2+的生理反应。CatSper介导的Ca2+信号启动酪氨酸磷酸化
《科学》:施一公团队揭示剪接体的复合结构以及催化机制
mRNA剪接是基因转录以及蛋白质翻译过程的关键一环,其中mRNA前体(pre-mRNA)的剪接是通过剪接体(spliceosome)实现的。剪接体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核糖核蛋白 “机器” ,在每个剪接循环中,剪接体都要经历四个连续的阶段:组装、活化、催化和拆卸。
施一公院士联合创立的公司诺诚健华首款抗癌药获批上市
2020年1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奥布替尼片(商品名:宜诺凯)上市,适用于治疗:(1)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2)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此前
施一公等获百万大奖!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公布
8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推荐、有效候选项目评审、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项目评审和理事会终审等几个阶段,最终产生5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6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奖励科技成果,每个奖项每
施一公“开学第一课”火了
4月19日,西湖大学微信公号发布了校长施一公的“开学第一课”演讲视频。虽然此次“开学第一课”是专门为中学生设计的,但发布后半天时间浏览量即超过10万,微信朋友圈里也引来诸多好评。施一公“开学第一课”视频截图。在“第一课”中,施一公首先和大家分享了最想对学生们说的8个字——独立思考、尊重科学。随后,施一公从科学史的维度,讲述了科学发现之美,分享了他从事科学研究
高福院士与施一研究员团队在噬菌体抑菌机制领域取得进展
原核生物通过一系列的防御系统来抵抗噬菌体等寄生生物的攻击。与真核生物的免疫系统类似,原核生物的防御系统也可以分为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系统又包括限制性修饰(Restriction-Modification, R-M)系统、DNA干扰、毒素-抗毒素系统等,是非特异性的防御措施;而获得性免疫系统是高度特异性的防御手段,其典型代表为CRISPR-Cas系统。近年来,针对CRI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成立 施一公任主任
4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市政府支持,北京市科委推动的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简称“FRCBS中心”)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担任该中心主任。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等共同为中心揭牌。成立仪式上,施一公介绍,为保持我国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领先优势,在保留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府加大投入,成立了北京生物结构前
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科学》分别报道人体γ-分泌酶与重要底物Notch和APP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月10日,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花开两朵,分别于《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报道了《人源γ-分泌酶识别底物Notch的结构机制》(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以及《人源γ-分泌酶底物淀粉样前体蛋白的识别》(Recognition of amyloi
施一公研究组又在《科学》发文了!
2018年5月2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组装机理与结构研究于《科学》(Science)杂志以长文形式再次发表重大研究成果。这篇题为《完全组装的酿酒酵母剪接体激活前结构》(Structures of the Fully Assembl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pliceosome Before Activation)的论文报道了酿酒
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表研究长文
2018年1月4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于《科学》(Science)以研究长文形式(Research Article)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剪接体第一步催化反应状态的结构》(Structure of a human 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这是该研究组于2017年5月解析了第一个高分辨率的人源剪接体(C* complex)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