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柳叶刀》公布中国首个腺病毒载体疫苗最终有效率:重症保护率96% 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中国首个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生物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最终有效率和期中安全性分析结果。

2021-12-24

Science:首次遇到的病毒刺突蛋白影响对SARS-CoV-2变体的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通过疫苗接种或感染遇到的首个SARS-CoV-2刺突蛋白会影响他们随后对当前和未来的SARS-CoV-2变体的免疫反应。也就是说,它赋予的不同特性对保护免疫系统免受SARS-CoV-2变体感染的能力产生了影响,并且还影响了这种保护的衰减速度。

2021-12-15

恐怖的:研究发现,重症幸存者面临12月内死亡高风险

 自 2019 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累积感染病例已超过 2.67 亿,死亡人数超过 527 万,且新感染病例数依旧以每日近 70 万的数字增长,形势可谓是相当严峻。遥想当初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新冠病毒会像当年的 SARS 一样在短暂的爆发后销声匿迹。而随着全球新冠病毒不断蔓延,beta、delta 以及 omic

2021-12-11

如何接种疫苗才能降低病毒载量,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Nat Med重磅研究答疑

  由于Delta突变株具有更高的传染性,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以色列的报告显示,Omicron突变株的传染性可能是Delta突变株的1.3倍,也由此造成了更大的恐慌。Delta突变株如何达到了原始毒株2倍的传染性?中国广东省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这主要是由于:Delta突变株感染后的病毒载量比原始毒株高1,260倍。Delta突变株感

2021-12-13

疫情:2.7亿!欧盟批准罗氏抗炎药Actemra/RoActemra(托珠单抗):治疗严重COVID-19成人患者!

Actemra/RoActemra(托珠单抗)是一款IL-6受体抑制剂,可阻断IL-6的促炎作用。

2021-12-14

英国大型研究:这些疾病能大幅降低肺炎风险

  新冠疫情已持续近两年,它仍在对全球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公认的新冠肺炎风险因素涉及男性、肥胖和一系列基础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高血压等。但对于较轻疾病风险的描述一直都还是空白。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新冠疫情推动着向有严重疾病风险的个体传播;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至少有一些导致新冠肺炎的风险因素可能不同于那些重症

2021-12-08

南非医院数据揭示Omicron毒株有多危险:病例激增,呈年轻化,但死亡率、重症率暂未上升

 自11月24日,“最强”新冠突变株B.1.1529(即Omicron毒株)首次公开以来,引发了全球性关注,由于其刺突蛋白携带有大量的突变,且自南非发现首例Omicron病例以来,当地新冠感染病例急剧上升,令外界担忧它是不是最强新冠毒株?据最新消息,香港确诊了第四例Omicron突变体感染者,好在其仅在机场禁区停留,没有向社区进行扩散。英国目前也发

2021-12-09

NAT MED:揭秘地塞米松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作用机制!

近段时间,Sarthak Sinha教授及其团队针对地塞米松对新冠患者的作用机制展开了研究,以探索出针对危重新冠患者的新疗法。

2021-11-29

Omicron: 病毒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变异?没必要恐慌,天塌不下来

 世卫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并向全世界拉响警报:将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世卫组织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由南非首次报告,初步研究表明,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Omicron被认为是迄今最凶猛的、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新冠变异毒株,目前,英国、美国、瑞士、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12-03

Cell:研究表明病毒并不感染人类嗅球神经元,但能感染嗅觉上皮的支柱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遗传学研究室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SARS-CoV-2似乎没有感染COVID-19患者的嗅觉上皮的感觉神经元。此外,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病毒感染嗅球神经元的证据。相反,支柱细胞(sustentacular cell)是它在嗅觉上皮的主要靶细胞类型。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