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恐怖的:研究发现,重症幸存者面临12月内死亡高风险

 自 2019 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累积感染病例已超过 2.67 亿,死亡人数超过 527 万,且新感染病例数依旧以每日近 70 万的数字增长,形势可谓是相当严峻。遥想当初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新冠病毒会像当年的 SARS 一样在短暂的爆发后销声匿迹。而随着全球新冠病毒不断蔓延,beta、delta 以及 omic

2021-12-11

《柳叶刀》公布中国首个腺病毒载体疫苗最终有效率:重症保护率96% 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中国首个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生物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最终有效率和期中安全性分析结果。

2021-12-24

如何接种疫苗才能降低病毒载量,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Nat Med重磅研究答疑

  由于Delta突变株具有更高的传染性,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以色列的报告显示,Omicron突变株的传染性可能是Delta突变株的1.3倍,也由此造成了更大的恐慌。Delta突变株如何达到了原始毒株2倍的传染性?中国广东省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这主要是由于:Delta突变株感染后的病毒载量比原始毒株高1,260倍。Delta突变株感

2021-12-13

疫情:2.7亿!欧盟批准罗氏抗炎药Actemra/RoActemra(托珠单抗):治疗严重COVID-19成人患者!

Actemra/RoActemra(托珠单抗)是一款IL-6受体抑制剂,可阻断IL-6的促炎作用。

2021-12-14

Cell:研究表明病毒并不感染人类嗅球神经元,但能感染嗅觉上皮的支柱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遗传学研究室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SARS-CoV-2似乎没有感染COVID-19患者的嗅觉上皮的感觉神经元。此外,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病毒感染嗅球神经元的证据。相反,支柱细胞(sustentacular cell)是它在嗅觉上皮的主要靶细胞类型。

2021-11-30

武汉大学学者揭示病毒肺炎康复者中和抗体持久性及交叉保护性规律

 近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陈宇/严欢团队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昆团队通力合作,在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体内中和抗体的持久性和交叉保护活性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创新》)上,题为“Antibody neutralization to SARS-CoV-2 and variants

2021-11-12

Cell:揭示哺乳动物自噬体形成机制,病毒可以破坏这种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自噬、炎症与代谢卓越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Vojo Deretic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绘制出了自噬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细节。在一项令人惊人的发现中,这些作者提供的证据显示,SARS-CoV-2感染可以破坏这一过程。

2021-11-30

Omicron: 病毒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变异?没必要恐慌,天塌不下来

 世卫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并向全世界拉响警报:将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世卫组织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由南非首次报告,初步研究表明,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Omicron被认为是迄今最凶猛的、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新冠变异毒株,目前,英国、美国、瑞士、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12-03

全球首个BCMA靶向疗法!葛兰素史克Blenrep四药方案一线治疗诊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Blenrep是BCMA为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CMA是血癌新药研发的热门靶点。

2021-12-22

南非医院数据揭示Omicron毒株有多危险:病例激增,呈年轻化,但死亡率、重症率暂未上升

 自11月24日,“最强”新冠突变株B.1.1529(即Omicron毒株)首次公开以来,引发了全球性关注,由于其刺突蛋白携带有大量的突变,且自南非发现首例Omicron病例以来,当地新冠感染病例急剧上升,令外界担忧它是不是最强新冠毒株?据最新消息,香港确诊了第四例Omicron突变体感染者,好在其仅在机场禁区停留,没有向社区进行扩散。英国目前也发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