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JM:高团队发表亚单位新冠疫苗3期临床数据,预防有症状效力75.7%

使用铝佐剂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2-05-07

Cell:高效预防Omicron,高团队开发新一代疫苗

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S)蛋白负责病毒的受体识别和膜融合,S蛋白上的RBD是一个重要的疫苗靶点,它激发中和抗体的产生,具有免疫聚焦的优势。

2022-04-29

Cell:高院士团队在新一代新冠肺炎重组蛋白疫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研究数据支持开发适应变异株的多价疫苗以预防流行变异株,该研究在当前Omicron变异株流行的背景下给疫情防控提供极大的支持。

2022-04-29

院士发布华南海鲜市场调查报告:未发现市场动物与新冠关联,该市场非新冠疫情源头

随着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新冠变异株的出现,近期国内疫情形势再度紧张了起来,其中香港的疫情十分严峻,3月4日新增52523例确诊病例,新增136例死亡病例。持续了两年多的COVID-19大流行仍未结束,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仍将继续。为了抗击新冠疫情,除了加速研发针对变种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之外,对新冠病毒进行溯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2022-03-08

科学家为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大的双链DNA病毒,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致癌病毒,EBV约占全世界所有癌症病例的1.5%,包括淋巴癌和上皮癌。

2022-02-17

郑春教授发表HIV-HBV, HIV-HCV, HBV-HCV共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日,郑春福教授联合Hossain博士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表综述:Insights Into the Coinfections of HIV-HBV, HIV-HCV,HBV-HCV: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

2022-02-11

《自然》:港大朱轩/陈/袁国勇团队揭开奥密克戎复制能力和致病力下降之谜

  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由于刺突蛋白上携带多位点突变,奥密克戎株具有高传染性以及高度免疫逃逸特性,从而显着降低疫苗接种的保护力和治疗性中和抗体的效能。但是,此变异株的在细胞内的复制能力及其体内致病力,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近日,香港大学朱轩/袁国勇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相较于野生型毒株以及此前引起流行的其他关切

2022-01-27

SYK抑制剂Tavalisse(坦替尼)日本3期研究获得成功!

Tavalisse已在美国批准上市,能够有效阻止血小板破坏。

2021-12-22

奇团队发表长期跟踪随访报告

自1981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毒(HIV)一直是人类最致命和最持久的流行病之一。尽管HIV流行仍在继续,但全球新发艾滋病病例及其相关死亡方面已取得了非凡的进展。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在首例艾滋病病例后40年,全球范围内接受艾滋病毒治疗的人数自2010年以来增加了两倍多。据估计,自2001年以来,优质和可负担的治疗已避免1620万人死亡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