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原位监测技术研究获进展

  人工湿地系统中自上而下的氧化还原电位梯度,具备了形成电池的阴、阳极电势差的天然条件;而颗粒导电电极填料则加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人工湿地的有机融合。运用在垂向不同位置处嵌入电极形成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技术,可在强化污水净化的同时利用电化学活性菌(EAB)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实现电子的捕获以及传输电压和电流等电信号,使

2022-02-14

Nature Methods:科学家用DNA制成可监测蛋白质运动的纳米天线

  近期,加拿大科学家利用DNA制成了一种纳米天线,能够近距离监测蛋白质的运动,进而了解其功能。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Methods》期刊,标题为“Monitoring protei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using fluorescent nanoantennas”研究人员通过短DNA片段合成了荧光纳米

2022-02-17

美国CDC公布15天废水检测数据:98%的监测站检出新冠病毒

  由于废水检测并不取决于人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它往往是一个社区最早的预警信息,即新冠疫情感染浪潮即将到来。据估计,40%到80%新冠病毒感染者会在粪便中释放病毒RNA,这使废水和污水成为监测病毒传播的重要机会。为掌握有关新冠疫情趋势的重要信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启动了国家废水监测系统(

2022-02-08

Cell:新研究为结直肠癌的精确监测设定了框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息肉发展成结直肠癌的一些机制,从而为利用精准医疗改善对这种癌症的监控设定了框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

2022-01-17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研究开发出基于FBG传感原理的触觉传感器应用于微创手术组织触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王磊团队在基于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原理在微创手术的应用——活体组织触诊的研究中实现了活体组织的精准力信息反馈和肿块信息的定位检测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based Force Sensor for Minimall

2022-01-12

创伤性脑损伤实时监测新突破:漫反射光学技术实现无创监测

 在美国,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天就有155人死于TBI相关伤害。运动时稍不留神、生产事故或是交通意外都可能会导致创伤性脑损伤。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对于制定脑外伤相关并发症(称为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这些并发症包括意识水平的改变、记忆障碍、混乱、定向障碍、新发或恶化的癫痫发作、听觉、视觉和情绪并发症以

2021-11-25

JITC:开发出针对卵巢癌患者特异性监测和治疗的新型测试技术

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特定的免疫生物标志物,其或能揭示卵巢癌患者的生存几率和疗法的有效性,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就能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监测并让患者接受适当的特定免疫疗法。

2021-11-29

5G技术助力冬奥医疗保障 京张携手远程完成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

近日,北京天坛医院指导、联合张家口第一医院共同成功完成5G通讯下远程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这是河北省首台、国内第三台5G环境下机器人辅助定位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当日上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手术室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挂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的杨岸超医生正对着屏幕,通过5G网络与北京进行连线。网络的另外一端连着北京,坐着的是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以

2021-11-15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2021-11-14

光明中心与眼科日间手术联盟携手,共同探索眼底专科规范化诊疗之路

目前眼底疾病领域仍存在公众认知度不足、筛查率和治疗率低的痛点,晚期易造成不可逆的视野和视力损伤。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