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方法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方法”近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182173.1)。 木质纤维素原料经过酶解糖化后,可得到以葡萄糖为主的六碳糖及以木糖为主的五碳糖,是食品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2013-10-12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畜禽粪污微生物除臭菌剂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畜禽粪污微生物除臭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近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190607.1)。 恶臭污染是世界公认的七大环境公害之一,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由畜禽粪便引起的恶臭污染已成为恶臭污染的最主要贡献之一。

2013-10-09

成都市建成科普基地90个实现全域覆盖

成都市建成科普基地90个实现全域覆盖。

2013-11-25

Soil Biol & Biochem:成都生物所等在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演替研究上获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类群对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健康生长意义重大。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研究方法由于分辨率较低,使得我们很难真正了解根际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2014-02-21

成都生物所发明岷江上游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方法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岷江上游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岷江上游地区是少数名族聚集地区,属干热河谷地带,其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技术落后,尤其缺乏酿酒葡萄种植的科学修剪技术,导致葡萄树势旺盛,营养生长快,花芽分化差,坐果率低,品质差,易感病,果穗松散等问题。

2013-06-12

成都生物所发现一种新的天然脱落酸制备方法

脱落酸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天然型的脱落酸既能促进果实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又能大大增强植物的耐寒、抗旱和抗盐碱能力。但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脱落酸的成本极高,人工合成脱落酸的活性又低,脱落酸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成为空谈。国内外学者利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天然脱落酸,但产量较低,成本较高。

2012-11-19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近日,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丝氨酸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丝氨酸属于非必须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中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主要有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发酵法、酶法、化学合成法等等,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提取率低、工业化困难等问题。

2013-06-18

成都生物所发明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制备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75412.8)。

2013-12-29

成都生物所部署“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4月25日下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在部署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指出,研究所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做好抗震救灾的阶段性任务。 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叶彦表示,要全面摸清震区生态破坏情况,发挥好研究所在震区恢复重建工作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震区科考负责人、副所长刘庆就现阶段情况进行了说明并部署了考察工作。

2013-04-27

成都山地所科技救灾专家组初步查明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和特征

4月22日,由科技救灾技术总指挥、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带队,游勇研究员、陈晓清研究员等为骨干的科技救灾专家,克服余震、滚石和交通堵塞等不利条件,深入芦山地震震中地区,开展次生山地灾害应急考察。 考察组途径芦阳镇、龙门乡并徒步前往宝盛乡等地震极震区,沿途对地震诱发山地灾害进行考察,开展灾害数据编目、实地测量灾害基本参数,并评估灾害对抗震救灾的影响。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