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logica Scripta:成都生物所树蛙属的系统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树蛙属(Rhacophorus)目前有80种,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南亚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由于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和该类群个体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部分物种生活于树林中),该类群的物种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物种的地位备受争议。
:成都生物所研究发现推动两栖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候选基因
寻找生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已有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恒温动物,对于变温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还很不清楚。与恒温动物相比,变温动物在生理和行为特征上都有诸多不同,这也暗示了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有独特的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机制。
PLoS ONE: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仙琴蛙的听觉系统具有季节可塑性
蛙类的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雄性进入繁殖季节,开始大声鸣叫,以争夺配偶和领地。此时,雌性的听觉系统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鸣声信号,例如,雌性仙琴蛙可根据鸣声的结构特点判断鸣声是否从洞穴中发出;冬季,蛙类进入冬眠,无需处理复杂的声音信号,此时最重要的是节约能量过冬。由此可推测:蛙类可能在冬季降低听觉系统的敏感性,以节约能量过冬,而在春季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性,处理各种复杂的声音信号。
PLoS ONE: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蛙罕见染色体易位多态现象
一般而言,易位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异常的“四价体”配对,存在三种分离方式,可形成6种配子,由此在后代中出现多种核型个体。而其中不平衡配子由于遗传上的缺失和重复引起不育或育性极低,导致后代种群繁殖力降低,因而易位多态在自然群体中极难形成,在脊椎动物中更是罕见。两栖类自然种群中,因易位在种群中引起的核型多态现象未见报道。迄今,对于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中易位所引起的细胞学及遗传学效应知之甚少。
成都生物所一项技术入选《地震灾后应急实用技术手册》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科技部通过科技部网站对外公布了《地震灾后应急实用技术手册》,成都生物研究所“受损山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综合技术”入选科技部《地震灾后应急实用技术手册》。 该技术从规划的角度注意生态恢复与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尽可能建设成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林。主要适用于灾后的恢复重建工程,并大幅度地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成都市科技局和华西医院共设研发资金促进成果转化
5月22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与成都市科技局共同设立转化医学研发资金签约仪式在天府生命科技园举行。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羽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与市科技局局长唐华分别代表双方签字。
7家企业项目顺利入驻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
2013年4月15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申请入驻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的8个项目进行了评审,有7个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入孵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 入孵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特色畜禽养殖技术等多个领域,并具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化开发前景。 该批项目的入孵为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注入了新鲜“血液”,扩充了孵化领域,壮大了孵化企业队伍。
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7家企业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13年4月15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内的7家企业孵化项目进行了毕业评审验收。7家企业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该批项目分别于2009至2011年9月入驻孵化器,在孵期间借助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平台,充分利用成都的科研人才、信息资源、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圆满完成了入孵项目合同(任务)书所确立的目标任务...
新加坡和四川省在成都共建创新科技园
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15日在成都揭牌,合作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着力构建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 四川省是第一批与新加坡建立双边合作机制的中国内陆省份。为进一步深化新川合作,2010年9月15日,双方签署了《关于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合作原则、园区定位和主要内容等。
借智院士专家,推动成都国际医学城健康发展
成都2012年4月13日电 /美通社亚洲/ -- 2012年4月7日,成都国际医学城聘请国内顶级医学健康专业的16位院士、教授成为成都国际医学城顾问团的成员,并在温江举行“成都国际医学城第一届院士专家顾问团成立仪式暨首届年会”。此外,院士专家顾问团还于4月8日对医学城产业定位、项目规划、产业发展、人才资源、专业技术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