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导致疼痛和记忆障碍共病的机制
此研究利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SNI)小鼠,发现10天后即出现共病,同时, 背侧海马CA1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对机械痛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量以及分支明显减少,乳酸含量明显
《科学》:肠菌激活肠道吸脂大法!浙大团队领衔发现,特定肠菌会解除肠道吸收脂质的“禁令”,促进宿主发胖
第一,肠菌究竟是利用哪些分子激活了髓样细胞-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通路;第二,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细菌的存在为何会促进宿主对脂质的吸收。
司美格鲁肽,治疗慢性肾病临床效果显著,诺和诺德提前终止3期临床
基于这一决定,诺和诺德将启动结束临床试验的程序。为了保护试验的完整性,诺和诺德在试验完成之前对结果保持盲态,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公布。
GUT:75%的肠道小息肉患者不会进展!
总体来说,这项为期16年的研究,完成了目前对结肠直肠息肉进行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纵向评估。研究结果提示,长有小息肉的患者可以先接受随访监测,避免不必要的息肉切除术和相关的风险、费用。
2023(第九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嘉宾阵容抢先看!12月与您相约魅力上海!
由复旦大学微生物组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究本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16-17日在上海好望角酒店举办2023(第九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者们揭示了生物活性脂质作为慢性肝病的驱动因素
肝脏是身体的代谢中枢,负责代谢和储存从循环或肠道到达肝脏的多余脂质,将多余胆固醇解毒为胆汁酸,并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是产生剩余血浆脂蛋白(LDL,HDL)的支架。
“啤酒花”化合物可促进肠道健康,抵御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
近些年,中国城市主要疾病已经从传染性疾病(如痢疾、肝炎等),改变为代谢类疾病和心理疾病。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均名列前茅。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防控形势严峻,成年人患病率已达
潘氏细胞调控肠道炎症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华中农大彭健教授团队针对潘氏细胞在肠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领域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连续在国际学术期刊Mucosal Immunology、Eco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
Front Endocrinol:科学家揭示人类机体肠道微生物组和骨骼健康之间的神秘关联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某些肠道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或与机体骨骼健康有关。
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通过促进宿主肠道细胞释放Snhg9 lncRNA分子对抗高糖高脂肪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中国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会抑制一种限制脂肪吸收量的分子,从而导致喂食高糖、高脂肪饮食的小鼠的体重增加。这一研究成果最终可能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