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bsp;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 Journal:“伍德-永达尔途径”在放线菌中的功能和进化

近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能源微生物团队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发现并命名三个未培养放线菌新纲,并首次提出放线菌类群可能具有同型产乙酸功能,开创性的对放线菌氢依赖的“伍德-永达尔途径”固碳通路的进化历史进行了详细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杂志(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

2021-06-21

胰岛素基因转录调控通路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Nature Communications以Evidence from oyster suggests an ancient role for pdx in regulating insulin gene expression in animals为题,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许飞和英国等国家的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

2021-05-27

群体感应抑制剂:有助于绿脓杆菌基于CRISPR免疫系统的噬菌体抗性进化

2021年5月14日讯/抗菌素耐药性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绿脓杆菌是术后发生噬菌体病毒感染的潜在靶点。实验室研究发现,绿脓杆菌通过CRISPR–Cas适应性免疫系统基因,对噬菌体和其他寄生DNA产生免疫记忆,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快速进化并产生噬菌体抗性,从而限制了噬菌体疗法的使用。最近研究表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

2021-05-24

解析蛋白进化速率的内在决定因素研究取得进展

寻找同一物种不同蛋白进化速率差异的决定因素是分子进化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已知蛋白序列的进化速率主要由其受到的净化选择强度决定,表达量越高的蛋白受到越强的“选择限制”,因此进化速率越慢,这解释了蛋白的表达量(expression level,E)与进化速率(evolutionary rate,R)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一般简称为E-R负相关。关于E-R负相关

2021-05-09

研究揭示泡沫病毒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多重感染和跨物种传播

  近期,《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课题组题为Multiple infiltration and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foamy viruses across Paleozoic to Cenozoic era的研究成果。病

2021-05-13

研究揭示全球松属植物的时空进化历史及机制

 物种多样性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加,呈现的纬度多样性梯度是普遍的生物分布式样。然而,在北半球松柏类的大部分物种分布于中纬度山地。形成该独特分布的机制是什么?分布于中纬度的物种与高纬度和低纬度的物种相比,谁的起源更古老?中纬度山地是松柏类植物的“进化博物馆”(evolutionary museum)还是“进化摇篮”(evolutionary cradl

2021-05-06

Cell:第三次进化革命!首次揭示糖基化的RNA无处不在,而且它们定位于细胞表面上

2021年5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核酸的出现和蛋白的出现有时被称为第一次和第二次进化革命,因为它们使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成为可能。一些专家认为,糖基化---将聚糖(glycan)添加到其他生物聚合物上---应被视为第三次进化革命,因为它使细胞能够从相同的DNA蓝图中构建无数的分子形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蛋白和脂质才会接受这些碳水化合物的修饰。然

2021-05-20

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生态功能与进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放线菌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极为密切的微生物类群,其强大的代谢活性为人们所共识。目前对可培养放线菌资源和次级代谢产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多,但对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研究相对匮乏。对于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研究,将为人们打开另一扇放线菌知识的大门,帮助人们揭开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同时对积累放线菌遗传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均教授课题组研究表明

2021-05-09

Science:揭示脓肿分枝杆菌的逐步致病性进化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几乎所有的分枝杆菌物种都是自由生活的环境腐生菌。少数种类,如结核分枝杆菌,已经进化到引起可传播的人类感染,并最终成为人类专性病原菌。最近,环境非结核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的毒性克隆(virulent clones)的出现和全球传播,为研究分枝杆菌的致病性进化提供了

2021-04-30

科研人员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幸存“密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团队在豆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得以幸存并繁衍成为被子植物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的“密码”。豆科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约765属近20000种,贡献全球27%的作物产量。研究显示,豆科的祖先起源于大约距今67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