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Biology:燕子为躲避车辆进化出更短翅膀
美国《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半月刊刊登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路边筑巢的崖燕的翅膀进化得更短更灵活,这或许可以帮助它们迅速避开迎面而来的车辆。 这篇文章的作者之所以发现这一趋势,是因为他们留意到被车辆杀死的鸟类的数量过去30年来有所下降。他们表示,这两个发现为鸟类与公路有关的适应能力提供了证据。
PRSB:陶毅等提出“走婚”婚姻中男性投入进化生物学机制
摩梭人(也称纳人)是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他们通常居住在包括3-4代母系亲属的母系大家庭中,家庭成员包括外祖母、母亲、兄弟姐妹、姐妹的子女及其他母系表亲。摩梭人“走婚”婚姻最重要的特征是成年摩梭男性不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同住,仅在晚上去“走访”妻子,次日清晨返回自己的母系家庭。在摩梭人传统习俗中成年男性可以不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但须为其姐妹的子女承担抚养责任。
Nature:抗体进化过程的解析有助于开发HIV疫苗
2013年4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杜克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一名HIV-1感染的病人中获得了其机体特殊类型抗体的进化过程信息,这或许为研究者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 文中研究者所研究的抗体名为一种广泛的可以进行交叉反应的中和抗体,深入解析其进化过程对于开发艾滋疫苗非常重要。
云南出土大量恐龙胚胎 专家称其会在蛋中动
日前,科学家表示,他们从1个珍贵的洞穴挖出1亿9000万年前的恐龙胚胎化石,这项发现让研究人员更能了解恐龙宝宝如何在蛋中成长。 根据这篇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考古学家在中国大陆云南省禄丰县挖出20只恐龙胚胎,共计有200多块骨头出土。 近2亿年前恐龙胚胎云南出土 这些遗骸来自长颈的草食恐龙禄丰龙(Lufengosaurus),它们在侏罗纪早期非常普遍,估计成年恐龙约有8公尺。
新疆发现一种新型肉食恐龙化石 距今1.61亿年
中美研究人员5月3日在《古生物分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中国新疆发现一种尚处于婴儿期的恐龙的化石,研究表明这种恐龙生活在1.61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是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新型肉食恐龙。 研究人员已经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敖闰,也就是《西游记》中的西海龙王。
Nature:新方法采用血液检测癌细胞进化
2013年5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通过检测病人血样变化,剑桥科学家开发出新方法实时检测肿瘤如何进化并对药物产生抗性。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Nature杂志上。 癌症病人血液中具有痕量的肿瘤DNA,称之为循环系统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ctDNA),剑桥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追踪ctDNA的变化可以检查发病进程以及在化疗过程中对药物产生抗性过程。
PNAS: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转变的最初关键步骤进化速度比此前认为得更快
一项研究报告说,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转变的最初关键步骤的进化速度可能比此前认为得更快。 William C. Ratcliff及其同事让单细胞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生活在一种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多细胞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的性状,这是建立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即酵母细胞集群比单个细胞在液体中的定居速度更快。
PLoS Biol:警惕疟疾的进化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种过疫苗的实验室小鼠中进化的疟疾寄生虫变得更具毒力。这些小鼠被注射了几种人类疟疾疫苗的一种关键成分,这些疫苗如今正在接受临床试验的评估。“我们的研究表明用这种特定类型的疟疾疫苗进行接种可以创造出一些生态条件,这些生态条件有利于寄生虫的进化从而在未接种疫苗的小鼠体内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生物科学校友教授Andrew Read说。
德科学家称古人类直立行走可能并非一次进化完成
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重要标志,但至今都没有发现古人类从四腿爬行到两腿立直这一过渡环节的化石证据。对此,德国森肯贝格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施伦克认为,也许古人类从爬行到直立经过了多次反复。 据媒体报道,这位科学家日前在奥地利科学院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提出了这一看法。远古时期热带雨林遍布整个非洲大陆,但2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出现沟壑,从700万年前开始向南部延伸,形成众多高山峡谷。
Zoologica Scripta:成都生物所树蛙属的系统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树蛙属(Rhacophorus)目前有80种,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南亚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由于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和该类群个体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部分物种生活于树林中),该类群的物种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物种的地位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