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酒精、人类进化史与现代性疾病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说法:现代人产生的许多疾病,其本质是我们的基因对我们身处的环境进化不够充分导致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由于物质水平的极大丰富,我们日常食物的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们的身体还没有进化到可以自由地代谢高糖类营养物质,因此就产生了诸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那么这种说法真的可信吗?

2015-01-19

Science:4000万年,病原体进化竞争从未停止

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犹他大学的研究者通过检测21种灵长类动物的DNA,其中包括从松鼠猴到人类等21种灵长类动物,以此揭示了灵长类抵御感染性细菌的进化历程,该研究同时也阐明了营养性免疫作为宿主防御系统策略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

2014-12-15

绵羊基因组研究揭示瘤胃进化和羊毛生成脂类代谢遗传学机制

绵羊基因组研究揭示瘤胃进化和羊毛生成脂类代谢遗传学机制——最新研究成果于《科学》杂志发表

2014-06-06

人类进化趋向身体变小脑袋变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远古时期人类处于各种生存环境威胁之中,然而进化结果显示现代人类并未进化得更强壮,肌肉更发达。相反,人类进化得更加瘦弱,这是因为大量的能量供给大脑,这是人类最重要的武器。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肌肉基本分子的进化速度快于大脑基本分子。

2014-05-29

不能飞行鸟类进化的新转折

平胸类鸟——它们中有些是最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提示它们是通过飞行散布到地球的遥远角落,而不是因为地块分裂迫使它们离散。这项研究说,只是在地块分开之后,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2014-05-23

首个白蚁基因组被成功破译 为社会性昆虫进化研究提供新线索

与蚂蚁和蜜蜂一样,白蚁也是社会性昆虫的一员。在白蚁的社会等级和生殖分工中,仅有少数的个体(称作蚁后和蚁王)拥有生殖能力,其它个体(工蚁和兵蚁)则从事觅食、保育或者防御等非生殖类的工作。社会性的群体生活

2014-05-25

浙江天台盆地新发现一枚形状似鸟蛋的恐龙蛋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蜀康博士、邹晶梅博士及博士研究生王敏与浙江自然博物馆合作研究了一枚发现于浙江天台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的蛋化石。该蛋化石仅4.5cm长,有明显的尖端和钝端,外形与鸟蛋非常相似,却显示出恐龙蛋的蛋壳显微结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Historical Biology。

2014-05-19

PLoS Genet:科学家追踪HIV在人类机体中的适应进化过程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西蒙弗雷泽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追踪了HIV在人类宿主机体中的进化过程,研究者表示,随着时间HIV会慢慢适应于宿主机体,而这种缓慢的改变几乎不会影响科学家们对HIV疫苗的开发设计。

2014-05-04

PLoS One:揭示细菌“交流”方式或为理解人类语言的进化提供思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一种生活在水中和土壤中的名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菌,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这或许和人类及某些灵长类动物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非常类似。

2014-05-04

大脑尺寸、饮食与自我控制的进化

一项研究发现,具有更大的大脑的物种可能比大脑较小的物种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觅食的生态学可能充当了一种偏爱自我控制的选择压力。研究人员提出了几个假说用于解释影响这样一个认知进化的例子的力量,但是几乎没有人严格地检验过这些假说。Evan L. Maclean及其同事综合了实验和系统发生学方法,从而辨别了哪些力量对认知进化施加了最大的影响。

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