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神经元也有性别?还可以控制神经元的反应,从而控制行为!

2018年3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揭示了生物学性别如何影响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并使雄性和雌性对相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发现将为揭示不同性别在神经发育、行为和对疾病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带来曙光。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尽管本质上雌雄的神经系统是相同的

2018-03-15

Communications Biology:为什么会有两种性别?可能仅仅是一个基因的差别!

2018年3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上的新研究为揭示雌雄分化及性染色体进化的最初阶段带来了曙光,研究人员发现两种性别的遗传起源出乎意料的简单。图片来源:Hiroko Kawai-Toyooka, University of TokyoJames Umen博士是唐纳德植物科学中心的Joseph Varner资深研究员,他属于

2018-03-11

98%的人体肠道微生物组差异竟由环境决定!

2018年3月4日/生物谷BIOON/---关于与生俱来与后天培养(nature vs nurture)的问题延伸到了我们的微生物组(microbiome)---我们每个人携带的细菌(它们中的大多数是有益细菌)群体。接二连三的研究已发现我们的微生物组几乎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的每一个方面;它的微生物组成因人而异,而且可能是包括从体重增加到情绪在内的一切的关键因素。一些微生物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差异始于我

2018-03-04

全球癌症患者存活率提升但国别差异明显

英国研究人员1月31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报告说,全球癌症患者存活率总体来看持续提升,但不同国家间还存在较大差别。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学者领衔的国际团队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基于在71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大量癌症数据,分析了2000年至2014年间超过3750万名成年人和儿童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这是指经过治疗后,癌症患者能继续生存5年以上的比率。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全球癌症

2018-02-03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在有性繁衍的物种中,雌雄个体在求偶行为和后代照看

2018-01-19

Science:发现细菌生物膜中的纤维素与植物纤维素存在差异

2018年1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中的纤维素与植物中的纤维素存在不同。在发表在2018年1月19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标题为“Phosphoethanolamine cellulose: A naturally produced chemically modified cell

2018-01-20

个体基因差异影响基因编辑“有效性”

编者:按今年7月,CRISPR大神张锋在Nature Medicine发表论文称,人类DNA中的天然差异可能会削弱CRISPR技术精准编辑人类基因组的能力。本周,最新发表在PNAS杂志上一篇论文力证了这一观点。而这些发现也为“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人类疾病”提出了“警告”。图片来源:网络上个月,基因编辑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一名患有亨特氏综合征的患者在美国接受了一次大胆的治疗:体内基因编辑。此次治疗

2017-12-15

微妙的差异就能决定干细胞不同的分化命运!

2017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见到了一个名为GSK3的分子,不要以为你已经见过它们了;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两种相似形式的GSK3分子之间的重要差异,GSK3分子或许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糖尿病、癌症、阿尔兹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图片摘自: Xi Chen/Y

2017-12-05

Nature Communication:食管鳞状细胞癌种族差异的分子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2017年11月17日,由复旦大学赵快乐课题组、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普瑞基准科技三方合作完成“基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种族差异分子基础的挖掘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该项研究对316个中国病人进行了测序(全外显子组或靶向测序),并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的数据联合,在亚裔和白种人之间开展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发现,

2017-11-28

Cell:人血液中的溶血磷脂胆碱调节着恶性疟原虫的性别分化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10.020。2017年11月11日/生物谷BIOON/---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每年导致全世界大约50万人死于疟疾。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清除人血液中的一种脂肪分子促使疟原虫停止增殖和并停止在人体内导致疾病,转而潜逃到蚊子中以便继续它的传播循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1月

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