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杨茂君等揭示线虫性别决定关键蛋白FEM-2的结构
2013年7月26日,《生物化学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研究组题为《秀丽线虫性别决定蛋白FEM-2的结构研究》(Structural insight into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ex-determining protein FEM-2)的研究论文...
Psychol Sci:蒋毅等发现基因调控知觉偏向性的个体差异
也许你会说视觉歧义皆来自于艺术家的杜撰,但事实并非如此。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对歧义的解读贯穿视知觉的始终——所有投射至视网膜的二维图像终须被还原为三维的知觉表征,而二者之间常常缺少唯一的对应关系。
:揭示鱼类中温度与性别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12月29日,据《每日科学》报道,一项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海洋科学研究所领导、基因组调控中心(CRG)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的研究,发现了鱼类中温度和性腺性别之间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雌鱼中,高温会增加性腺芳香酶启动子的DNA甲基化。 环境温度对性别决定有影响。有些物种,如大西洋银边鱼,其性别决定主要取决于温度。
Nat Commun:大脑基因差异表达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性别差异
FASEB:孕早期简单的血液测试预测胎儿的性别
2012年1月3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发表在FASEB杂志2012年1月版的一个新的研究结果描述了一种能导致非侵入性别测试的发现,这将使准妈妈在怀孕头三个月就可以知道婴儿的性别。具体来说,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从怀孕母亲的血液中提取的两个酶(DYS14/GAPDH)的各种比率,可以指示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种测试将会开启此类测试的先河。
Gastroenterology:研究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性别差异获进展
日前,国际著名专业杂志《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刊出了遵义医学院庹必光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董辉博士的合作研究论文“Estrogen Regulation of Duodenal Bicarbonate Secretion and Sex-Specific Protection of Human Duodenum”。当期,《胃肠病学》杂志封面推荐了该文章。
Nat Immunol:科学家发现机体抵御病毒和细菌感染机制的差异
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机体面对病毒和细菌入侵时免疫系统反应机制的关键差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
Nature:基因表达和物种差异
基因组分析能够揭示有可能决定着物种间差别的蛋白编码变化,但物种之间基因型差别中很多都是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性突变所造成的结果。Brawand等人利用高吞吐量RNA测序方法来研究来自所有主要哺乳动物分支的10个物种的六大器官(皮层、小脑、心脏、肾脏、肝脏和睾丸)中哺乳动物转录组的演化动态。
男女睡眠有差异 研究表明夜猫子多是男人
近日,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年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男女拥有不同的睡眠方式,这种差异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解答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女性为何比男性更长寿等。 女人比男人睡得多。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病学及临床医学教授丹尼尔-比斯说,就平均睡眠时间来说,女性更长,所以她们看起来更健康。但女性也更倾向于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抱怨难以入睡且睡不够。相比之下,男性夜晚醒来的次数更多,这可能是因为男性打鼾的比例较高。
最新虹膜扫描系统可测定人类种族和性别
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玛利亚大学科学家最新研制一套虹膜识别系统,能够90%正确测定测试者的人种,62%正确测定测试者的性别。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不久虹膜图像将不仅仅局限于识别人们的身份,它还能确定测试者的种族和性别。目前,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玛利亚大学科学家最新研制一套虹膜识别系统,能够90%正确地测定测试者的人种,62%正确地测定测试者的性别。 虹膜能够控制瞳孔大小,并给人们的眼球带来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