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ail:心肌结构性损伤并非不可恢复

新一期《欧洲心力衰竭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发表了英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心脏病发作对心肌组织造成的结构性损伤并非像过去认为那样是永久性的,只要能设法让心脏“休息”一下,损伤便可能得到恢复,这有助于研发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2012-11-18

JAMA:冠脉内团注阿昔单抗 心肌梗死面积或可减少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发表的INFUSE-AMI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心前区大面积梗死的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PCI)过程中通过冠脉向梗死病灶直接团注阿昔单抗,可使30 d时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

2012-11-18

Protein Cell:生物物理所揭示人类心肌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追根溯源,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是心肌和神经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体外获得高纯度且富有活力的人类心肌和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特征性分子标记物是认识和干预这些疾病的必要手段。

2013-10-14

JAMA: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使用干细胞及骨髓细胞疗法是安全的

芝加哥 –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Alan W. Heldman, M.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检查在罹患缺血性心肌病的病人中所做的经心内膜干细胞注射(TESI)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的安全性。

2013-11-19

心肌梗塞快速检测 只需三小时

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12月27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只需3小时即可检测心肌梗塞的快速检测法。 研究人员斯特凡·布兰肯贝格说,早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至关重要,因为长时间检测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新推出的检测法可在3小时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塞,准确率可达96%。

2012-02-10

Nature:心脏血管生成失衡导致围产期心肌

在尼日利亚和海地等国家,围产期心肌症(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影响着0.33‰-0.33%的怀孕女性。该疾病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或坐月子的前五个月会出现心脏收缩的心力衰竭等症状。虽然近一半的患者在坐月子期间可能会恢复心脏功能,但也有很多的病人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最终只好心脏移植或走向死亡。

2012-11-18

Nature:科学家揭示心脏受损后心肌再生的细胞学机制

2013年6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在6月19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文章称,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观测了斑马鱼心脏心室损伤后的动态细胞学事件。该发现表明心脏中有多种类型的细胞具有可塑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转化成新类型的细胞。 该文章的通讯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Neil Chi博士称,该研究更重要的发现是在心肌受损后有一种细胞能够再生心肌。

2013-06-20

PNAS:抑制炎症阻断心肌纤维化

心脏病发作后的组织损伤往往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加州大学Davis分校(UC Davis)的一项新研究,通过抑制一个促炎症的酶阻断了上述组织损伤,此外研究人员还确定了其中的分子机制。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是组织修复相关免疫应答中的关键成员,不过在心脏病发作后,这种酶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影响。

2013-04-01

J Cell Mol Med:发现心肌细胞或可改变羊水干细胞的行为

2013年5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羊水中的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其具体可以应用到哪里对于研究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日来自美国莱斯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来自羊水中的干细胞可以和成熟的心脏细胞“联络”,并且可以彼此形成电偶联,类似于在心脏组织中发现的电子偶联一样,但仅仅的电子联络并不能够促使羊膜细胞转变成为心肌细胞。

2013-05-04

Cell Transplantation:不同器官来源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

2012年11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发表在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当来自骨骼肌的间充质干细胞(SM-MSCS)或脂肪组织(脂肪干细胞)的间充质细胞注射到心肌梗死老鼠心脏肌肉后,两组大鼠的左心室功能经历了显著改善,细胞治疗后梗塞面积更小。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