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肌梗塞获突破
11月14日,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布的研究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用心脏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试验获得成效。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有16名心肌梗塞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疗法。心肌梗塞是指由于心血管功能受损等原因,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现在常用心血管搭桥手术来缓解症状,即人工连接一段血管,为缺血的心肌部位供血。
J Am Heart Assoc:基因疗法治疗受损心肌
2013年1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心脏病发病期间,心脏血液供应被切断,导致心肌坏死。该损伤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事实上,大多数心脏病发作的病人会发展成心衰。 如何修复受损心肌细胞从而增强心脏功能是心脏病领域一个重要的问题。Rosengart教授研究组采用大鼠做模型研究该问题。
JBC:MicroRNA-378可通过Ras信号通路抑制心肌肥厚的发生
2013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Madhu Gupta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rdiac enriched microRNA, miR-378 blocks cardiac hypertrophy by targeting Ras-signaling"的文章。
:研究发现输血增加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
2012年1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分析了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脏病发作期间给予输血和不给予输血的死亡率,他们发现给予输血会增加患者死亡率。相关报道发表在JAMA网络杂志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然而这样治疗手段也增加在院期间出血的几率,从而造成贫血。进而需要对病人进行输血。
Protein Cell:生物物理所揭示人类心肌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追根溯源,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是心肌和神经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体外获得高纯度且富有活力的人类心肌和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特征性分子标记物是认识和干预这些疾病的必要手段。
Nature:科学家揭示心脏受损后心肌再生的细胞学机制
2013年6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在6月19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文章称,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观测了斑马鱼心脏心室损伤后的动态细胞学事件。该发现表明心脏中有多种类型的细胞具有可塑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转化成新类型的细胞。 该文章的通讯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Neil Chi博士称,该研究更重要的发现是在心肌受损后有一种细胞能够再生心肌。
Nature:心脏血管生成失衡导致围产期心肌病
在尼日利亚和海地等国家,围产期心肌症(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影响着0.33‰-0.33%的怀孕女性。该疾病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或坐月子的前五个月会出现心脏收缩的心力衰竭等症状。虽然近一半的患者在坐月子期间可能会恢复心脏功能,但也有很多的病人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最终只好心脏移植或走向死亡。
PNAS:研究者提出心肌纤维结构的新见解
近日,来自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在心脏肌肉组织的结构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心脏疾病的研究以及人工心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NAS上。研究者表示,心脏肌纤维一般排布在心脏的特殊极小曲面(一般的螺旋体)上。研究者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心脏肌纤维尺寸特点以及其功能的理解。
Cell Res:杨黄恬等i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研究获进展
12月6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健康所杨黄恬研究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分化的心肌细胞对于药物筛选、心肌再生医学及其心脏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并是研究人类心脏疾病提供了独特的体外模型。
JAMA: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使用干细胞及骨髓细胞疗法是安全的
芝加哥 –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Alan W. Heldman, M.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检查在罹患缺血性心肌病的病人中所做的经心内膜干细胞注射(TESI)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