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Transplantation:不同器官来源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

2012年11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发表在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当来自骨骼肌的间充质干细胞(SM-MSCS)或脂肪组织(脂肪干细胞)的间充质细胞注射到心肌梗死老鼠心脏肌肉后,两组大鼠的左心室功能经历了显著改善,细胞治疗后梗塞面积更小。

2012-11-30

Nature:心肌梗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6月27日,Nature杂志在线报道了心肌梗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最新进展。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中,髓样细胞使富含脂质的动脉壁斑块不稳定,并导致其破裂,从而引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由于尚不清楚的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幸存者具有高度复发风险。 本研究表明,缺血性损伤的系统性反应可加重慢性动脉粥样硬化。

2012-11-18

Sci Transl Med:I型糖尿病令心肌梗塞恶化

I型糖尿病患者会在心肌梗塞之后出现严重的炎症,这使得这些病人发生死亡及其它并发症的风险增高。 一项刊登在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在小鼠中做的新的研究报告说,这一炎症看来是由免疫细胞攻击受损伤的心脏而引起的。这些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找到用于诊断或减轻心脏炎症的新的标靶。

2012-11-18

JAMA:冠脉内团注阿昔单抗 心肌梗死面积或可减少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发表的INFUSE-AMI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心前区大面积梗死的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PCI)过程中通过冠脉向梗死病灶直接团注阿昔单抗,可使30 d时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

2012-11-18

Fail:心肌结构性损伤并非不可恢复

新一期《欧洲心力衰竭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发表了英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心脏病发作对心肌组织造成的结构性损伤并非像过去认为那样是永久性的,只要能设法让心脏“休息”一下,损伤便可能得到恢复,这有助于研发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2012-11-18

Med:杨宝峰等发现缺氧调控心肌肥厚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与分子医学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了轻度缺氧HIF-1α可以调控心肌肥厚,可望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药物干预策略。

2012-11-18

卫生部:中国启动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

11月28日卫生部在京正式启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在启动会上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表示,这个项目的启动为心血管及相关领域学科建设提供了推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形势日趋严峻。采取综合措施,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每位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11-30

科学家发现不同浓度H2O2激活的损伤与保护通路的博弈决定了其在心肌缺血/复灌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6月19日,自然出版集团子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杨黄恬研究组题为Concentration-dependent wrestling between detrimental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f H2O2

2014-06-26

心肌梗塞快速检测 只需三小时

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12月27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只需3小时即可检测心肌梗塞的快速检测法。 研究人员斯特凡·布兰肯贝格说,早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至关重要,因为长时间检测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新推出的检测法可在3小时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塞,准确率可达96%。

2012-02-10

JBC: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或可缓解心肌梗塞

5月18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老鼠实验中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缓解心肌梗塞的效果。 心肌梗塞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堵塞、血液流动停滞、营养和氧气无法充分达到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所致。有报告显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名为“CTRP9”的激素具有减缓血管收缩的作用。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