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激活T细胞可通过对巨噬细胞“再教育”,破解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
研究发现,激活状态的T细胞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造血前列腺素D合酶的转录表达,使其无法合成关键的促癌炎性脂质介质——前列腺素D2,由此实现对免疫抑制性巨噬细的“再教育”,改善免疫治疗效果。
血管化肝微组织成功逆转小鼠急性肝衰竭
本研究将人肝组织来源成人干细胞诱导的肝器官样体与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器官样体共培养,构建血管化肝微组织,其可促进肝细胞成熟,移植后改善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治疗潜力。
李兰娟院士团队连发4篇论文,揭示微塑料/纳米塑料对肺部和肝脏的伤害
这些结果表明,与聚丙烯(PP)微塑料相比,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微塑料引发的肺部和肝脏毒性较轻。这些发现有助于对空气和食物中 PHA 和 PP 微塑料的危害评估。
:武汉大学陈刚/余自力等团队提出FACTORY全自动 EV 分离平台,把 EV 分离从“小作坊”直接升级成“标准化工厂”
FACTORY解决了 EV 临床转化的核心痛点:自动化告别 “人工依赖”,大规模满足临床剂量需求,高质量(无菌、无支原体、低内毒素)符合药用标准,还能把 EV 做成冻干粉末方便运输储存。
Nat Genet: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新型细胞图谱,有望揭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的显著改变
研究人员们发现,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一些细胞变得更加成熟,其能呈现出类似神经元的特征,而另一些细胞则变得更加活跃,其增殖能力更强且代谢也更加旺盛。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了4篇Cell论文:强制线粒体自噬;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抗衰老间充质祖细胞疗法;补体蛋白攻击的开关
本周,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 4 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包括线粒体对多能性的影响、完整组织的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抗衰老间充质祖细胞疗法、补体蛋白攻击的开关
Adv Sci (Weinh):丝素蛋白微球新策略——释氧+免疫调节双驱动,构建适形骨器官样单位助力骨再生
本研究开发了基于丝素蛋白水凝胶微球的骨器官样单位,其可释放氧气、调节免疫,在体外促进细胞存活、成骨及血管生成,在小鼠模型中优于传统方法,为骨再生提供了新方案。
胡晔/宁波团队:Nature BME发表结核病诊断革命性突破 - 自驱动微流控芯片实现4小时精准检测
这项突破性技术仅需4小时和25微升全血即可完成结核感染检测,在HIV共感染人群中灵敏度高达93.8%,为终结结核病流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工具。
Nature Chemistry:浙江大学顾臻团队开发基于液-液相分离的新型药物递送平台
在荷瘤小鼠模型中,研究团队证明了凝聚体囊泡能够纳入溶瘤病毒,赋予其更强大的溶瘤功效,促进溶瘤病毒的驻留和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强生物治疗的效果。
微芯生物透脑Aurora B选择性抑制剂CS231295片美国IND获FDA批准,推动全球临床开发进程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微芯生物科技(美国)有限公司申的新一代透脑Aurora B选择性抑制剂CS231295片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得FDA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