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新研究阐明生活在较大细菌表面上的微小细菌的不寻常生活方式之谜

髌骨菌(Patescibacteria)是一类令人费解的微小微生物,其生存方式一直难以捉摸。科学家只能培养出几种类型的髌骨菌,但这些细菌种类繁多,存在于许多环境中。

2023-09-25

微小RNA-纳米颗粒治疗癌症

结直肠癌(CRC)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诊断恶性肿瘤和第二大流行癌症,由于新的治疗方法,其死亡率一直在稳步下降。CRC病因涉及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反过来结直肠癌在20%的患者在诊断时引起转移。

2023-04-13

《科学》:脑子里“长”出电极了!科学家开发出能在脑内生成电极的新技术,或有助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虽然导电凝胶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本研究设计新型材料的思路仍然为相关领域的探索指出了新的方向。

2023-03-13

Advanced Materials:开发出脑电信号高质量采集新型水凝胶电极

在人体表面采集高质量脑电信号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白硕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副教授张沕琳团队,开发出兼具导电性、粘附性、抗干扰性的多功能水凝胶电极,可实现高质量无线采集前额脑

2023-02-20

最新研究揭示:微小划痕即可释放百万级有毒微塑料,或可造成永久伤害!

直播带货视频中不乏神奇的不粘锅,也正是因为它的方便实用,不粘锅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许人们知道它的原理是增加了一层涂层,却不知道这个涂层是一种合成塑料。这种塑料在硬物的摩擦下会形成微小的塑料颗粒。这些颗粒

2022-12-12

微小但不可被忽视,如何建立超罕见病患者保障的“中国模式”?

近年来,随着“冰桶挑战”、“天价罕见病药进医保”等热点事件的出现,罕见病患者这一原本不被众人所知的群体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022-09-05

Nature子刊: 饮用水氯化对儿童肠道菌群影响微小

早期肠道微生物组的正常组合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该研究表明,氯化水并没有对儿童肠道微生物组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该研究支持使用氯化法来提高全球饮用水安全性。

2022-04-19

NEJM:植入电极激活脊髓神经,让长期卧床患者重新行走

患者因为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已经卧床一年半时间,但是她在两位科学家的帮助下,通过在脊髓中植入电极,如今已经能够站立并行走250米的距离。

2022-04-08

北航常凌乾团队开发具有微纳电穿孔功能的微通道微针阵列,用于实体肿瘤药物高效递送

 基于全身循环的给药模式是癌症化疗最常见的方式。在临床上,化疗药物作用剂量与全身毒性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局部给药策略可以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积累,但缺乏促进药物同时实现高效肿瘤内递送和细胞内转运的能力,仅依靠被动扩散的药物递送常导致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含量低,肿瘤杀伤效果欠佳。针对这一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等人在 Advanced Function

2021-12-18

科研人员开发出可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电极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纳中心研究员吴天准团队研发出一种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功能化电极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Platinum Nanocrystal Assisted by Low-Content Iridium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Electr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