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ics:抗氧化剂可以逆转双酚A对生育能力的损害
2020年6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双酚A (BPA)是一种工业化学品,用于制造某些塑料和树脂,食品罐头和瓶盖的内层涂料,商店收据使用的热敏纸,牙科密封胶等等。接触双酚A令人担忧,因为它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降低生育能力。哈佛大学医学院(HMS)进行的一项由Maria Fernanda Hornos Carneiro和她的研究小组进行的研
Science子刊:揭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HIV重新感染的脆弱窗口
2020年5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治疗不同类型的血癌,一些HIV感染者需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这些移植过程中,这些患者的大部分免疫细胞会被消除。然后,来自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被用来替换患者受损的骨髓,恢复他们的免疫系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荷兰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6例患者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
吉利德“吉三代”Epclusa(丙通沙)获美国FDA批准,用于≥6岁、≥17公斤儿童!
2020年03月20日/生物谷BIOON/--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丙肝药物Epclusa(中文商品名:丙通沙,通用名: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osbuvir/velpatasvir,400mg/100mg片剂)的一份补充新药申请(sNDA),用于治疗年龄≥6岁、体重≥17公斤的慢性丙型肝
双酚A会激活小鼠的免疫反应,并代代相传
2020年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些塑料食品和饮料容器仍然含有双酚A (BPA),它可以模拟雌激素。尽管专家说在食品中检测到少量的BPA不太可能造成问题,但一些人担心持续的低水平接触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发育中的胎儿、婴儿和儿童。现在,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的《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报告说,在老鼠体
Nature:揭示儿茶酚胺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引发细胞因子风暴机制
2020年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新近开发的强效癌症疗法旨在利用靶向靶肿瘤的免疫反应。但是,这类免疫疗法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发生了严重的炎症反应,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在细胞因子风暴中,称为细胞因子的蛋白的水平异常高。这会导致发烧,低血压,心脏问题,并在某些情况下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因此,人们非常有兴趣了解细胞因子风
吉利德“吉三代”Epclusa(丙通沙)在6-18岁患者病毒学治愈率达92-95%!
2019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美国制药巨头吉利德(Gilead)近日在波士顿举行的第70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上公布了丙肝新药Epclusa(中文商品名:丙通沙,通用名: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osbuvir/velpatasvir,400mg/100mg片剂)儿科研究的新数据。对于12岁以下的HCV儿童,特别是HCV基因型2和3的儿童感染者,批准的HCV治疗方案有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
研究揭示iPS重编程因子解锁异染色质之谜
10月1日,EMBO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研究组和裴端卿研究组的题为Heterochromatin loosening by the Oct4 linker region facilitates Klf4 binding and iPSC reprogramming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重编程因子中Oct4主要起到松散解离异染色质的作
罗氏美罗华 III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吗替麦考酚酯(MMF)
2019年10月17日/生物谷BIOON/--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近日公布了评估MabThera/Rituxan(美罗华,通用名: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中度至重度寻常型天疱疮(PV)成人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PEMPHIX(NCT02383589)的数据。在美国和欧盟,MabThera/Rituxan分别于2018年6月和2019年3月获批,用于中度至重度寻常型天疱疮(PV
研究发现PANDAS复合物在piRNA调控异染色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转座子(transposon)由冷泉港实验室Barbara McClintock(诺贝尔奖)首先在玉米中发现。转座子又被称为“跳跃基因”,类似于内源性病毒,能够在宿主基因组中“复制和粘贴”自己的DNA,以达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转座子的“跳跃”可能会产生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动物不孕不育。有多种调控机制沉默转座元件并维持基因组完整性,例如组蛋白修饰和DNA的甲基化等。为了抵抗转座子,